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科学布局至关重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浓墨重笔强调,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重点。而1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五条政策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中央已经明确,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加强科技创新、统筹规划,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能过剩已成重大问题 “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在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桌上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资料中,这句话被他特意圈了起来。 “这将对今后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曾昭宁说,由于地方政府之前的利益关系,重复投资、盲目投资产业发展过重一个长期存在的顽疾。“就拿光伏产业来说,短短几年时间,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他说,过去几年,中国各地都在上马光伏项目,“但一片红火、遍地开花的背后,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的矛盾也在不断积累。” 而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领域,重要的核心技术我国并不掌握。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市场过度依赖外需,70%以上的产品出口欧美国家。因此,当美国双反、欧洲调查导致欧美光伏市场向中国企业关闭大门时,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暴露出来,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县化解过剩产能汇报 化解产能过剩 促产业升级](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164228329472.jpeg)
“目前,中国多数工业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中占有较高份额,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冲击影响下,产能严重过剩也就表现得更为突出,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状态。”曾昭宁说。 资料显示,2012年,除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产能大量过剩外,氮肥、电石、氯碱、甲醇、塑料等一度热销的化工产品也因为产大于需而销售困难;铜、铝、铅锌冶炼等有色行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甚至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品也出现产能过剩,大型锻件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隐忧。 科学布局是关键 在曾昭宁看来,中国产能过剩在多行业凸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此外,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摊大饼的方式片面强调做大GDP,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公共资源,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导致产能过度无序扩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以光伏产业为例,其应用前景广阔。面对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困难,如果企业把精力放在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上,增加研发投入,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同时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在出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把一部分产能转移到消费国当地生产以缓解过剩压力,那么经过一段困难时期,这个产业可能迎来一个升级的契机。”曾昭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