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商业奇迹的诞生:赢在华西》
炼钢还需要大量的水。华西几乎是"滴水不漏",工业用水循环率达到96?3%。 "炼钢厂只要稍微节约一点,就是大把大把的钱;稍微浪费一点,也是大把大把的钱。"程先敏感慨道。他认为,综合利用至少使华西钢材每吨减少了30元的成本。30元的成本差异在市场价格好的时候,对一个钢铁企业的影响也许不足道,但在全行业亏损若隐若现的时候,也许就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 这样的循环经济并非举手之劳。华西钢铁在过去两年共投入了1亿多元,用来购买环保设备和进行环保的技术改造,这相当于该厂固定资产总投入的10%。 "华西今后将进一步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达到节约能源,循环发展,把华西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吴协恩充满信心地说。 为了鼓励节约,华西在各车间、工段中大力提倡"我为节约献金点子"的创新活动。这招还真灵,一些"点子"迅速给华西带来了效益。 钢钎是高炉出铁时的常用工具,消耗量极大,一根标准长3?1米的钢钎使用一次后,就变成了1?9~2?2米,由于长度不够,无法再用,弃之实在是浪费。 炼铁厂领导从节约"一分钱"入手决定,组织机修和炉前工对原有钢钎采用焊接法,增加再利用价值。把长短不一的"废"钢钎合理搭配焊接,3根接成2根、4根接成3根,达到使用标准长度,焊接后的钢钎与新钢钎在使用中效果一样。仅一个季度,就能焊接钢钎数百根,节约钢材近10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5万多元。 有时候"废物"也能成宝。砂山脚下原本只有一条小河,绕山而过,从山脚到马路,一年四季尘土飞扬。吴仁宝和大家开会讨论,决定了要在砂山脚下开挖占地500亩的龙西湖。 简单的挖湖工程,却有着双重的意义:把挖出来的泥土烧砖,不好做砖的泥土用以筑路。这样一来,湖一方面发挥了蓄水功能,成为工业用水的来源;另一方面,山水相间,美化了环境,增添了旅游景观。 尝到"循环经济"甜头的华西人在每一个项目上都要反复考虑如何把"废物"变成宝。这几年华西村不惜投入巨资,建设了植物园、生态园等一个又一个生态环境工程,每个工程在建设中都运用了"循环概念",在华西人看来,挖出来的废物也是宝贝,可以回收利用,比如建隧道开挖出来的石料就可以用作混凝土,既是投资又是创收,还保护了环境。 第三节环保经济:利在千秋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那就等于竭泽而渔。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第40节:第三章 赢在模式:链式经济 循环经济(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33120929699.jpeg)
多年来,华西在村容建设上,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和提高华西"三化三园"的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