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商业奇迹的诞生:赢在华西》
将公司上市,换来是的"一花引来万花开,唤起民众千千万"的效果。往证券市场上的这一闯,给华西集团闯出了一条更宽的融资大道。 场景二"我要的不是合作,是合资"
![第45节:第四章 赢在扩张:资本发力,市场导航(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3305422885.jpeg)
1989年9月,台湾年鸿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鸿祺夫妇游览北京时,住进了华西在北京创办的华苑饭店。华苑饭店经理吴协德热情接待了他们,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华西的情况,并且欢迎他们到华西去看看。和吴协德一席交谈让郑鸿祺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要到华西村来投资。 吴仁宝和郑鸿祺一见如故,交谈非常投机。吴仁宝和郑鸿祺一论年庚,两人同岁,吴仁宝亲切地叫他"郑鸿祺兄"。郑鸿祺和太太看到美丽繁荣的华西村,看到已过花甲之年的吴仁宝仍雄心勃勃地运筹着华西的未来,对吴仁宝甚为钦佩。 不久,郑鸿祺和吴仁宝就在合资生产管配件的意向书上,签下了各自的名字。 吴仁宝立即开始建厂房,郑鸿祺回到台湾后,派他的顾问来华西考察,顾问却建议他把合资改为合作(不投资,仅帮助销售产品),这个建议让郑鸿祺有些为难了。 1990年4月,郑鸿祺再次来到华西,看到新建起的厂房,终于下定了与华西合资的决心,他握住吴仁宝的手说:"我和你合资定了!不是合作,是合资!"不久,无锡华鸿管配件有限公司建成了,该公司生产对焊钢管配件用于管道弯曲处的连接,和华西生产用于直接连接的法兰盘相互配套,使得华西村的工业生产朝专业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场景三一定要攀上这门"高亲" 1985年盛夏,江南大地,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吴仁宝、赵毛妹、吴协德、赵永良等人驱车来到苏南一家乡镇企业考察,厂长听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委委员的吴仁宝率人来访,甚是热情地把吴仁宝一行请到了会客室。但当吴仁宝提出要看看工厂、车间时,主人却不给面子,婉言相拒。连车间的门也不让进。机智的吴协德看到生产车间里有自来水龙头,便不慌不忙地从驾驶室里提出水桶,想利用给汽车加水之机,察看一下车间生产情况,也被主人挡在了车间门口。 吴仁宝依据获得的市场信息和行情,预示到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就要到来,铜铝材必定走俏,遂果断决策,准备上一个生产建筑、装潢和工业型材的铜铝材厂。可建铜铝材厂,需要投入多少资金,生产流程怎样,他心里也没底。他率人到生产同类产品的这个厂家来考察,就是想解决这些问题,并想求得该厂技术力量的支持。可该厂别说支持,连进车间里看一看都不允许。这使吴仁宝气愤不已,你不让看,不想让我搞,我非得搞成功,搞出个样子叫你看看不可。吴仁宝率人又奔波数日,考察了六七个厂家,才解决了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