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苏宁:连锁的力量(32)



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张近东心里压力还是较大。不过比起同行之间的竞争以及与在制造企业保障货源的风险,更大的风险来自天气,来自外部,"至少是外部的风险大于内部风险的总和"。

  "我们冬季投款压货的时候,没有仓库,投款的时候心理压很大,都是胆战心惊的,一下就是几千万啊。"张近东"但等到了6、7月份,天气高温起来,我们恨不得坐在工厂里面要货。"

  不到3年的时间,一个拥有4 000多家分销商,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分销网络即告形成。

  1996年,苏宁的销售额达到15亿元,由苏宁批发出来的空调源源不断地分销到全国各地,在空调销售方面,无论是品牌、网络或是规模,已无人能望其项背。

  几乎在一夜之间,苏宁长大了,尽管还略显青涩。

  1993~1996年,我国空调业获得了爆发式增长,前期投资的产能迅速得到释放。1994年,国内空调产量比1993年的292万台增加了许多,达到382万台,1995年则达到500多万台,全国空调厂家已近300家,生产潜能以千万计。

  春兰之外,华宝、美的、科龙等品牌开始迅速成长,这些广东企业一诞生便胸怀全国,跑马圈地扩大市场份额。

  苏宁没有小视这些新生企业,而是继续积极打造和强化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张近东笔下的大单不但是苏宁合作的订金,还是他个人对这些企业领导人的诚意金。当时,豪爽、大气的张近东给业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3年底到1994年初,正值市场淡季。苏宁向华宝、飞鹿等名牌厂家滚动投入超过1亿元的资金。

  1994年底,华宝、春兰、广东三洋是苏宁公司重点经营的3个品牌,分别从苏宁获得了2个亿、1个亿和5 000万的资金支持。苏宁的这些资金都来自银行贷款,按当时的利率计算,苏宁为此要承担的利息就超过500万元!

 第32节:苏宁:连锁的力量(32)
  这些资金,对那些急欲扩大产能但为资金短缺所困的厂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当然,苏宁得到的回报也十分诱人:与一般经销商相比,苏宁从华宝拿到的价格要比其他经销商低3个点,从美的、江南等厂家拿到的价格甚至比同行低10个点。以一定的风险换来这些竞争优势,张近东觉得值。他不怕冒险,他要求一定要比别人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5576.html

更多阅读

第44节:苏宁:连锁的力量(44)

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除此之外,苏宁人自豪地宣称,他们的丁家桥专营店在当时的业界开创了几个率先: 一、经营面积是第一,并且苏宁开始将专营店内区分为国产和合资两个厅,两个厅内的品牌依次排列。豪华先进的店面

第43节:苏宁:连锁的力量(43)

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虽然拥有全国市场,但清醒的张近东知道,零售是苏宁的根基所在。无论规模再大,利润还是关键的支撑。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南京空调市场中,原先几大商场的家电业务渐渐衰落,苏宁已经牢牢占

第42节:苏宁:连锁的力量(42)

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说:"追根究底才有生产力。"他指出,"我认为任何问题要研讨就要追根究底,要从基本去发掘去检讨,追究到最基本单元才能真正产生力量,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对张近东来

第41节:苏宁:连锁的力量(41)

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这样改进后,财务部门开始用电脑打印发票,方便快捷又规范,效率大大提高。   毫无疑问,商人是逐利的,赚钱是商人的天职。在今天仍然有许多企业、商家想在发票上动手脚,逃避税收,并振振有词说

第40节:苏宁:连锁的力量(40)

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苏宁上下在张近东的带领下似乎在疯狂地学习,疯狂地吸收南方企业乃至香港、外资企业的先进做法,拿来即用,"张董思想比较超前,他会把外面好的东西带进来,有时候他到厂家那边去,看到先进的东西

声明:《第32节:苏宁:连锁的力量(32)》为网友渔舟唱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