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这样改进后,财务部门开始用电脑打印发票,方便快捷又规范,效率大大提高。 毫无疑问,商人是逐利的,赚钱是商人的天职。在今天仍然有许多企业、商家想在发票上动手脚,逃避税收,并振振有词说别人都这样、不这样就无法取得"竞争优势"的时候,张近东很早就为他心目中的苏宁定下了诚信经营,遵纪守法的经营信条。 因此,21世纪开始,人们开始讨论企业家的"原罪"的时候,张近东坦然表示:"如果我张近东在发展之初,有不可饶恕的这些东西,如果国家追究我,我无怨无悔。我可以自信地讲,我没有犯原则的错误。" 公司搬到丁家桥以后,张近东开始对员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管理上要求更多。以前开会做做笔记就行了,现在每次开会要有记录,要有会议备忘。最折腾人的是,每一个冷冻年结束前张近东要求业务员写长长的报告,几十页的报告,还要做幻灯投影,把他们打出来讲给大家听。

丁家桥的二楼有个会议室,装修将比较高档,从1997冷冻年开始,也就是从1996年度开始,苏宁每一年都要求业务部门写几十页的分析报告,然后大家坐在一起,进行评选,你的品牌业务量情况究竟如何,把情况分析出来,然后大家评估谁做得好,哪个地区量大,哪个地区做得好,要具体分析为什么上升,品牌为什么没有上升,是不是没有做好。 比如做格力为什么做不过美的呢?要细致分析,张近东不能容忍业务人员只是做简单比较,只做几张表格。 "那时所有人都不懂得如何做幻灯片"金明回忆,"每次做幻灯片的时候我们业务人员都觉得很吃劲,像写大学毕业论文一样,痛苦一阵。但这种做法却练就了我们系统思考的习惯,并养成了全新的工作方法。" 难怪许多当年到过苏宁的人都说,与很多全国的家电经销商相比,苏宁显得与众不同。 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这个时候的苏宁也许还不能奢谈伟大,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细节正在被训练成为一种可怕的工作习惯,这些习惯正渐渐在张近东专注与坚韧推动下,构筑起一个强大商业公司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