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颠覆集权式管理:海星模式》
当唱片业的巨头们像西班牙人那样对Kazaa及其使用者提起诉讼,并最终获得成功时,赞斯特罗姆将荷兰的母公司卖给了位于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上的一家机构,从而摆脱了欧美法律体系的惩治。这就像阿帕奇人,他们除了游牧化以外别无选择,赞斯特罗姆为了生存下去,只有变得更加分权化。然而赞斯特罗姆卖掉公司并不是为了钱,他从不会为了获利而将公司套现,南坦们也从没有发财的习惯。我们也不必为赞斯特罗姆抱怨;我们随后就会看到,避免了唱片业的诉讼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最幸运的事情。 接下来,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又在唱片业巨头们和与Kazaa相似的公司--如Grokster与eDonkey之间相继发生了。大家还记得维里利吗?在2005年,维里利为米高梅影业起诉Grokster辩护时,唱片界的战略就已经存在两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它不仅没有效率,而且还把问题搞得越来越糟。

对此,Napster Ⅱ公司当前的CEO克里斯·格罗格(Chris Gorog)解释道:"盗版侵权问题总会存在,人们可能认为这个问题相当尖锐、不道德。家长们对此也很警惕。"如此说来,这是不是正意味着法律诉讼至关重要?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如此。尽管克里斯承认:"有统计数据显示盗版数量下降了一点点,但我并不认为情况确实如此。"这可能是唱片业用来使自己相信自己那套策略确实有效的办法,但实际上离真正解决问题还差得很远。 更为不幸的是,唱片业不仅不能遏制盗版侵权现象,而且据分权化第一原则,每当唱片业通过法律诉讼成功战胜了一家Napster 或一家Kazaa时,都会有一位新的参与者登上舞台。并且,此时的对手会更加分权化、更难以对付。举个例子来说吧,在Kazaa被赶到南太平洋上以后,马上就有一位不知名的黑客把kazaa服务变得更分散、更开放。这位黑客拿走Kazaa软件程序,删掉了用于广告盈利的部分,并把这个简装新版本在网上四处散播。这个更加分散化的新版本就是广为人们所知的Kazaa Lite 或K 。接下来,成百万的使用者开始下载Kazaa Lite。无独有偶,一家提供类似Kazaa服务的公司eDonkey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eDonkey的"私生子"eMule--一款未经授权的仿制品也正在侵蚀着音乐同行们的市场份额,令每一家公司惴惴不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只是因为eMule具有唱片业未曾见到过的分散性特征--这款软件是一套完全开放源代码的解决方案。它没有业主,没有蒙特祖马,就连到底是谁开发了eMule也没有人知道,要想找到他们是完全不可能的。对于这个问题,eDonkey的总裁山姆·雅甘解释说:"eMule是一个无赖系统,它是开放性资源,并且也没有办法追踪eMule实体。"接着他又从经验上讲到:"如果说有人一直非常渴望抓住eMule那帮家伙,关闭eMule,那就是我们,你知道,过去3年来我们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要知道我们可是业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