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永不止步》连载(2):泉州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

第一章  源起

泉州

要解读安踏,就要从泉州这片土地说起。

泉州地处中国福建东南沿海,东望宝岛台湾,古名刺桐,温陵之地。泉州历来就是中国重要的海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泉州港:“据商业额量说起来,这是世界两大港之一”;元代泉州海外贸易兴盛,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它更是闻名中外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口。泉州因为海外交通和海洋贸易而兴起和繁盛,德化陶瓷、安溪茶叶、惠安石雕很久以前就由泉州港口走向世界,世界各国的商人聚集于此,古代泉州呈现了“市井十洲人”、“涨潮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泉州是怎样的一个城市,我从三个方面做个简要介绍。

经济重镇

经济总量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凭借地理优势、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机遇、海外侨乡渊源,以“外向型经济”拉动泉州经济快速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泉州GDP仅为7.79亿元,1992年突破百亿大关,2000年突破千亿大关,2005年、2007年则分别达到1600多亿和2200多亿——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112倍,也就是说改革开放30年泉州GDP增了112倍!巨大的成就和辉煌的创造,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泉州现象”、“晋江经验”、“品牌之都”成为外界对她的浓缩赞誉。(陈士信作品)

泉州经济发展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支柱产业诞生众多名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在“品牌制胜”时代占据了有利的竞争位置。服装、鞋业、食品、建材四个产业是泉州的支柱产业,在泉州形成了重要的产业基地。据相关资料,从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服装、鞋类、陶瓷的出口总值分别达到了37.8亿美元,21.6亿美元和7.4亿美元,总共为泉州市创下外汇近70亿美元。这四大产业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名牌:纺织服装类的柒牌、劲霸、七匹狼、利郎、九牧王、卡宾、威兰西、斯得雅、彬伊奴、帝牌、浩沙HAOSHA、拼牌、嗒嘀嗒等;鞋类的安踏、361度、特步、鸿星尔克、匹克、乔丹、德尔惠、贵人鸟、寰球(亚礼得)、富贵鸟等;食品类的,达利、惠泉啤酒、喜多多、雅客、福马、亲亲、金冠、蜡笔小新、盼盼等;建材行业涌现了九牧洁具、辉煌水暖、申鹭达、中宇、溪石等品牌。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2):泉州

二是,打造诸多特色、强势的区域经济。泉州市结合所辖各区域经济优势与实际条件,打造特色区域经济,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以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安溪“乌龙茶之乡”、惠安“中国石雕之乡”、德化“工艺陶瓷之乡”、 南安“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全国仅有7个水暖“中国名牌”,南安就占了4个)最为知名,影响力甚至遍及全球。2007年,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和安溪五县(市),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市)。

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贸易史。自唐代开始即成为我国南方对外通商的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据说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文化交汇,佛教、伊斯兰教、道教、摩尼教等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互为融合。

泉州的文化是三种主要文化汇聚的产物,海洋文化、中原文化和本土的闽越文化,它是一种包容、交融的文化。千百年来,三种文化在此碰撞,不断给这片土地带来新的思想和活力,丰富和延续泉州的文化。它是鲜活的。(《安踏,永不止步》陈士信作品)

“爱拼才会赢”是这座城市最知名的广告语,也是这个城市的精神。海外交通和贸易的物质基础和视野开阔的海洋文化,给这里的子民造就了先天的商业基因,民间商业意识浓厚,“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精神意识早已深刻融入了当地年轻人的血液。

著名侨乡

据一些史学家研究,明代中后期,泉州人移居东南亚的人数日益增多,到了明末清初,出现了三次移民台湾的高潮;自清代以来,移居海外已成为泉州民间谋生的一种习惯,在海外获得发展也给家乡带来了许多钱财,成为泉州原始积累的资金。泉州是aihuau.com我国著名的侨乡,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人口总数约为760万,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人据统计达到了620多万,港澳同胞也有70多万人,而在宝岛台湾约44%的汉族同胞祖籍泉州。

众多的华侨在海外吃苦耐劳、勇敢朴实、辛勤经营,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纷纷发家致富,不仅为泉州带来了发展急需的资金,还有新观念、新技术,让泉州与世界同步。长期以来,许许多多的华侨心系家乡,热心公益、慷慨捐资、投资办厂、兴办教育、献计献策,成为泉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陈士信作品)

国家改革开放后,许多华侨先后回国组织商品外销,并因血缘关系由当地亲人组织商品的生产,他们负责开拓海外市场,对泉州“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泉州自古就是全国知名的侨乡,对于企业设立所需要的资金和信息,拥有了独特的海外优势;当地民间商业氛围浓厚、吃苦耐劳,并且善于接受新事务;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也为海外贸易奠定了基础,使得当地针对海外需要的订单式生产,轻易就借助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起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5464.html

更多阅读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八):单身赴京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单身赴京   晋江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   丁志忠约从11岁开始,就有机会泡在制鞋作坊,自然从小对鞋及生意充满了兴趣。   1987年夏天,也正是18岁的丁志忠初中毕业之时,他间接提出了一个让人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七):改变安踏的一个决定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耐克给陈埭带来了运动鞋产业的梦想,丁和木则给家族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后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她的名字就是安踏。丁和木先生凭借一腔做事业的激情,把整个家族(准确说是他的后代)导向了运动鞋行业,并为其中的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六):丁和木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开篇就扯了诸多关于泉州、晋江,特别是陈埭的事物,无意于“人杰地灵”之说,目的是为其后的陈埭鞋业的崛起做铺垫。在陈埭这样一片神奇、鞋的世界里,安踏,没有创造奇迹,又创造了奇迹。丁志忠与安踏,就是这片土地诸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3):世纪之交:“由大到强”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世纪之交:“由大到强”2000年对于安踏而言是重要的转折年,从这一年开始,安踏踏进了“由大到强”的“大”这个起点。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的模式,存在着两种争议——由大到强,还是由强到大。前者的观点认为,企业应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2):“订货证”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订货证”丁志忠1992年接过公司副总一职——主管起销售,就开始认真“折腾”起了销售网络。几年来,丁先生借助于安踏小有的一点资源,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用小学生的“一边”、“一边”造句的话,我们可

声明:《《安踏,永不止步》连载(2):泉州》为网友女人明媚如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