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二十几岁决定人的一生》
要理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不能不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做事时,要为自己定好位。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应该心中有数。有的人觉得别人的事给他来做才能做好,才能表现一番,便抢了别人的路。这样不仅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反而会显示出自己的花花肠子,事事不能专心去做,一事无成。 人是群居的动物,跟周围的人做朋友,大家携手共进,你的口碑才会逐渐树立起来。这样成功的阻力减少了,增加的都是前进的润滑剂。把自己融入现实之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即使你一向厌恶的人,只要有心,慢慢地也会建立起一种亲切的关系。 常听音乐的人,一般都有派别之分,他们常自诩自己是古典音乐派、爵士音乐派、流行歌曲或民谣派,就好像是政坛上的党争,从不轻易越雷池一步。但是经过调查之后,才明白他们的好恶,并非是绝对的。 让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多听几次民谣之后,他们往往也会喜欢民谣,这种情况我们称为"亲密效果"。人们对于接触次数多的事物,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亲切感,一旦对此事物具有亲密的感情,便会逐渐地喜欢它。

这个道理对人也是一样的。觉得讨厌的人,和他交往一段时日后,也会产生亲切感。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四周都充满了你不喜欢的人,而这种对象愈多就愈不容易生存,所以我们要尽量与人亲善,消除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坏印象。 "厌恶"并非天生,也非绝对,多半是由于缺乏亲切感而引起的。就好像我们进入黑暗的地方,刚开始时,会有不安与恐惧感,不久,当眼睛适应之后,不安与恐惧感便会渐渐消失。相同的道理,对于讨厌的人或工作,只要不断地接触,当熟悉对方以后,厌恶的感觉便会逐渐消失。 如果一个人总与周围的人和事拧着来,那是给自己找麻烦,你的做事的水平和智慧,很可能有一大部分要损失在这种无谓的纷争里。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晚了,就不能痛快淋漓地享受成功的快乐。为了早日达到你心中的理想境界,还是别打那种误人误己的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