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蒙牛方法论》
第一章 创业天条 第一"天条":司机宪法。这是把"异心圆"变作"同心圆"的唯一路径。解决"人的问题"。
![创业成功的36条铁律 第3节:第一章 创业天条(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22916275829.jpeg)
第二"天条":战略聚焦。这是《孙子兵法》留给现代商战的最大一笔遗产。解决"事的问题"。 第三"天条":全盲定律。乞求一次不跌跤未必用得着它,企求一世不跌跤舍此不能幸免。解决"路的问题"。 法则1:司机宪法 【原理(原创)】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创业者、管理者只是这辆车上的司机而已,本车的核心目的是把来来往往的乘客运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只有乘客安全抵达目标,司机才有资格收取车费--"乘客本位"是司机的"根本大法"。如果司机误以为自己是中心,乘客是陪衬,那么,整个定位就大错特错了。所以,"金本位"成不了顶级管理者,"权本位"也成不了顶级管理者,"人本位"才有可能成为顶级管理者。 "司机宪法"适合于各级管理者:总裁、经理、部长、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但凡带兵之人,但凡面向顾客之人,无一不需要遵守"司机宪法"。小守小成,大守大成,不守不成。 【案例】打造"企业生态圈" 一簇草一棵树有生态环境,一条鱼一头牛有生态环境,一个人一家企业也有生态环境。如果不把生态环境经营好,草树枯,鱼牛亡,人企灭! 描述企业存续状态,"价值链"稍显单薄,"价值星系"略嫌机械,所以,2003年8月,蒙牛在中国乳业年会上首次提出"企业生态圈"理论,借用"生态圈"的概念,赋予它活的灵魂,还原它"混沌"本性--这个"生态圈"好似奥林匹克标志,大圈里面有小圈,资源圈、资本圈、制造圈、市场圈、品牌圈,五环闭合首尾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生态圈"。 牛根生曾说:"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顾客购买要实惠,父老乡亲盼税收"--他点出了"企业生态圈"里的六类关键"乘客"。 他关照六类"乘客"的事例很多(例如,历年80%的年薪都用于"散财"),这里仅举一例:2001年,上海市场苦战告捷,"蒙奶"成为当地第一品牌,但经销商江红个人却没挣到钱--鉴于这种情况,老牛动用自己的红利颁给上海经销商江红40万元的重奖……此后,上海市场逐年精耕,成为蒙牛液态奶市场的"四面红旗"之一。 "生态圈里方方面面的利益你都得照顾到。如果你忽略或损害了其中的某个环节,就算这次你占到了便宜,下次它肯定就会不再到位。这时你的链条就断了,生态圈就没法再循环下去了。" 蒙牛有一段自创的"文化名言"(2003年):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态圈,同时,企业和企业又合成一个更高层次的生态圈。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点对点的竞争",而是一个生态圈与另一个生态圈的"面对面的竞争"。 2007年,马云先生参观蒙牛后,把这段话称作蒙牛文化的"第一号"。 老牛感言: 创业天条:"异心圆"变"同心圆" 2007年,有网友通过博客向牛根生提问: 在这里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对于目前有想法的年轻人,您能给他们什么好的建议吗,如何突破一些屏障,创业成功? 牛根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回答了这个问题-- 您问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没有答案,也可以说有无穷个答案。 我在这里只提一条参考意见,我把它称作"创业天条":"异心圆"变"同心圆"。 这世上的企业,最初成立的时候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几个小兄弟,几条破枪,每个人总共也发不了几发子弹,就和正规军干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