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蒙牛方法论》
杨文俊继续说:"一方面,我们自己不说谁行谁不行,行与不行,由客户说了算;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能不能赢,由客户说了算!"
![6个人创业 第8节:第一章 创业天条(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22933413686.jpeg)
既然赢与不赢"根在客户",那么,"客户之声"就成为企业不能不听的"指南之音"。 【备忘录】老板生活在"孤岛"上 一些时候,老板是信息最全的人;而另一些时候,老板又是信息最偏的人。好消息一般会追着老板走,坏消息一般会绕着老板走。这里所谓"老板",既包括企业最高领导,也包括部门负责人。 有一次公司开生产经营例会,国夫听说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一位本部经理的车"泊位"不佳,挡住了其他车辆的进出通道;他的部下要出车,居然不敢将"挪车之求"直接向这位经理陈明,而是通过第三方"转陈"(并言明不敢直接和经理说)。 还有一次,一位在其他单位从事秘书工作的朋友向我请教,说公司正在操作一个大项目,老板派他去协助,但他无意中发现项目负责人有一起舞弊行为,"我是否应该向我的老板汇报?我如果汇报了,这不等于把×××给卖了吗?"我听了心里感到好笑:你到底选择和公司做同盟,还是选择与舞弊者做同盟?你到底选 择出卖公司,还是选择"出卖"舞弊者?对于你的老板来说,如果连你这个贴身秘书都是靠不住的,请问他还能依靠谁?--但我心里这么数落,嘴上却没有这么尖刻:"如果是我,我会告诉老板的,因为这关系到下一步的决策,压住不报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我们还会不止一次地碰到这种情况:领导在会上讲了一个方案,大家集体通过;但会议一结束,就会有人私下表达某种忧虑。这种"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行为,其缘由多数时候并非源于毛泽东所说的"自由主义",而是源于另一种主义--"胆怯主义",会上不敢说。 对于多数人来说,顺着上级说话犹恐不及,干吗要逆着上级顶牛呢?"为尊者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如果位卑者当众指出位尊者的"不是",就有可能产生一个"取心"问题;不管是位尊者还是位卑者,只要有一个人"取心",就会出现"照镜子效应":你笑他("镜子")也笑,你哭他也哭,你不尴不尬他也不尴不尬--几个回合折腾下来,双方关系就有可能每况愈下了。 外国的月亮其实也并不比中国的圆。大家还记得契诃夫的小说《小官员之死》吧?写的是一个小官员在看戏时,不小心给前排就座的将军的脖子上溅了点喷嚏沫。本来将军不以为意,但小官员却"取心"了,为此胆战心惊,一再向将军道歉;起初将军还礼貌回敬,最后由于被扰得看不成戏,不由暴怒;这下更引发了小官员的极度恐慌……终而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