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蒙牛方法论》
在蒙牛诞生之前,纯牛奶便是乳品行业里最普通的业务,也是利润最低的业务。但蒙牛一头冲进这片"红海",只用了短短8年时间,便使自己成长为全球液态奶冠军。 这是一块被称作"只占份额,不占利润"的微利市场。
![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第22节:第三章 硬头哲学(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22745169625.jpeg)
但正是靠着这个在红海里左冲右突打拼出来的平台,靠着"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在消费者心目中铸就的品牌,蒙牛步步为营地向高端发展--"红海业务"成了滋生"蓝海业务"的根基:第一赢得了研发力,第二赢得了市场力,一旦有了某个创新产品,便会如天雨一般,一夜间"倾盆"到全国的角角落落。 2005年诞生的自主研发产品"特仑苏",就是一个例证,它迅速占据了中国高端牛奶70%的市场份额。 蒙牛的实践表明:如果你在"红海"里软得站不住,那你踏入"蓝海"的宏图多半会化作"空中楼阁"--不会走,"飞"的事想也甭想。 【案例2】特仑苏为亚洲争光 2006年,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在上海举行。在这届大会上,蒙牛成为国际乳坛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在全部三个奖项中,代表中国乳业入围的三个产品全部来自蒙牛--特仑苏,早餐奶,酸酸乳。最终,特仑苏夺得世界乳业最高奖:产品创新奖。 这是四年一届的世界乳业大会历时104年来,亚洲地区的企业第一次夺得全球乳业的最高奖(之前曾有日本的产品入围,但未获奖),不仅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亚洲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牛根生回顾说:"蒙牛2004年建第一个国际示范牧场的时候,我就在构想生产‘中国最高端牛奶‘,它的价格是普通牛奶的3倍、4倍、5倍!有市场吗?没作过试验,但直觉上感到可行:小平同志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应在健康领域,就应该‘让一部分人先喝起来‘。这就是今天的特仑苏,它成功了。如果不走这一步,在全球乳业的竞争格局中,中国乳业的自主创新就不可能实现2006年的后来居上。" 事实上,"特仑苏"还有一个姊妹篇--"六特乳"。这两种高端牛奶的主要区别是在销售渠道上:"特仑苏"通过现代商超售卖,而"六特乳"走的是直销、特供之路。 2007年,蒙牛建起了中国第一个高科技乳品研究院,为早日实现把呼和浩特建为"世界乳都"、把内蒙古建成"世界乳业中心"的奋斗目标,积极抢占研发制高点。 老牛感言: 强·大·强大 大与强是什么关系呢?有把两者割裂开来的观点认为,在战略抉择中,强优先于大;也有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观点认为,大是强的必要条件,无大则无强。 实际上,用动态观点看,"大"与"强"的辩证关系至少可以细分为以下7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