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蒙牛方法论》
第一种,强则必大--高竞争力,高效益,这样的企业做大是必然的,做不大是偶然的。 "强"意味着在市场上有核心竞争力,有好的赢利模式,这样的企业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在万千企业的马拉松长跑中,"弱"的企业不停地掉队,"强"的企业不停地超越,做不大是没有道理的。 上世纪40年代末,瑞典利乐公司尝试推出一种食品包装新技术--高温瞬时灭菌辅以无菌纸包装,结果使牛奶的保鲜期由六七天延长至六七个月,从而掀起了"牛奶保鲜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巴氏杀菌是"牛奶保鲜技术的第一次革命"),于是风靡世界,占据了全球3/4的市场份额!一个小国的一个曾经的小企业,凭借其核心竞争力与独特的赢利模式,一步步走向全球,生动地诠释了"强则必大"的商业逻辑。 由此也可以看出,自主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战略意义。 由于"强则必大"指的是一种逻辑趋势,所以,如果从过程中去考察,所谓"强"的企业,实际上既有"强 大"组合,也有"强 小 潜大"组合。对于后一种组合,其如何向"强 大"过渡,则有两种抉择:"强而速大",或者"强而慢大"。 第二种,强而速大--高竞争力,但刻意降低利润,以求市场的迅速扩大、品牌集中度的迅速提高,简称"以利润换市场"。 假设一个情境,你是第一个生产彩色电视机的企业,你显然比已经统治了市场多年的黑白电视机"强"出许多,但你毫无价格优势,因为你不得不在产品中摊销庞大的研发费用或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这时候,你就会面临着"优先要市场"还是"优先保利润"的抉择--你要的利润越小,相对而言,市场就容易做大,企业的规模就越可能迅速扩大……眼前看,你作了很大的牺牲;但从长远看,规模效益使你在总利润上可能并不吃亏。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 第23节:第三章 硬头哲学(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22921807323.jpeg)
当然,最紧要的还不仅仅是利润问题,而是你抢在其他竞争队友崛起之前,先入为主,牢牢地把守了一份自己的市场"领地",它可能成为你未来的"利润源",使你下一个新产品获得了潜在的播种地,让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第三种,强而慢大--高竞争力,但恃此攫取高额利润,因此市场扩大缓慢。 选择这种战略的企业,资本收益率是蛮高的,真所谓每一文钱掉在地上都能砸个坑! 它可能部分适用于开发稀缺性资源的企业,如石油企业、煤炭企业、稀土企业等。 但如果是一家凭借技术吃饭的企业,过度依赖这种战略的后果,可能在你尚沉醉于"头三壶美酒"的时候,替代性技术已经崛起,并迅速摧垮了你原有的技术优势,其结果等于错过了凭借领先优势迅速壮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