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打开右脑挖掘领导潜能:CEO思考法》
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右脑思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我们时常需要辨别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你或许会把这叫做直觉或"本能感觉",不管是什么,如果没有它,你就不可能与他人深入交往。同样,要想在价格或销售渠道上打败竞争对手,可能意味着要抛弃那些值得怀念的、曾经令人满意的惯例,打破束缚头脑的常规;而在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这几乎不可能发生。事实上,假如总是要通过某种可以理解的过程来产生创意,那么领导者几乎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用说那些缺乏经验但却精于计算和分析推理的管理者,连计算机程序都能可靠地完成一系列的逻辑推理步骤。对于领导者来说,这些职能是可以委托给他人的。更确切地说,所有名副其实的竞争者都读过同样的书籍或案例汇编,都将按照同样的思路来思考。所以,逻辑思维并不是那种可以创造竞争优势的思维方式。 电子元件公司的执行总裁罗伯特·劳森十分强调直觉作为一种"异化因素"在现代商业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由于各种来源的信息几乎随处可得,所以已经确立的竞争优势会不断地被削弱。系统的方法不能导致特殊化;我们不能再仅仅依赖于系统分析,因为竞争对手也全都掌握着相同的方法和工具。直觉思维可以摆脱一味模仿的线性思维的束缚。在强调直觉和智力(指全脑的智力)不可或缺这一点上,劳森与很多最高层领导者不谋而合。而且,从最高的战略决策层直到最低的生产车间层,这个道理都同样适用。他还强调说,尽管作为公司内的授权人和推进器,领导者可以为必需的创造性过程树立榜样并营造氛围,但这种思维能力并不专属于任何一个人。非线性思维的、实际上不受约束的右脑,才是赋予你优势的先天资源。这正是领导者的附加价值之所在,也是竞争优势的关键。 解决操作性问题

日常操作问题上的创意,也可以像战略上的重大领悟一样迷人。欧文(大不列颠)公司的常务董事马克·沃兰德以前曾经从事过包装行业。在采访中,他给我讲了一项涉及给瓶子贴标签的技术革新。问题是:当标签堆放在一起时,它们往往会粘在一块儿,很难分开,看起来不可能用机器来自动处理。但是后来,他注意到了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是怎样干活的:他们先是在桌子上用力摔打一摞标签的一边,然后再把它们稍稍展开成扇形,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手工操作的过程。于是,通过设计出一种模仿手工操作(摔打然后展开成扇形)的机器,加工过程第一次实现了自动化,并带来了极大的最终效益。当然,这不过是常识,就像任何优秀的创意事后看来都是常识一样。如果马克·沃兰德把自己封闭在管理圈里,从不踏足车间,就不会产生这个创意-在思路豁然开朗之前,他必须亲自去看、去听、去感受实际的操作。他不必去细究这些操作过程的复杂性,不必提出深思熟虑的专家意见,也不必考虑什么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只要坚信一定有办法,只要去想什么是可能做到的。这种"可能性"思维方式,是成功的领导者必备的思维利器,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不管是战略性的,还是操作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