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涯未远离 制造业的春天并未远离



     2012年,中国制造业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制约,发展形势严峻。目前,很多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虽然仍在上涨,但是从订单增长、欧盟进货的数量等角度来看,欧美经济不景气不只是短期问题,长期低迷是可以预见的。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增长速度虽然在加快,但是仍然不足以带动经济发展,这些因素制约了制造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2030年中,近几年的确遇到了新的情况。即制造业成本的提高,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比较快。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原因,中国大部分农民工在沿海地区无法安家,过早地退回内陆,影响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受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比较快。

  当然,伴随着劳动力向内陆转移,利用内陆地区返乡的劳动力,一部分产业在内陆地区得到发展。但是,我国的成本优势在逐渐丧失。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四小虎”等东南亚国家成本下降很大,经济增长缓慢,而中国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原来的优势慢慢消失了。然而比起越南、孟加拉国等新兴国家,中国的工资成本也没有太大的优势。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应如何保持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势头。

  机遇与潜力

  制造业作为解决就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对于一些唱衰中国制造业的说法我坚决反对。中国还有30%40%的农村劳动力没能转移出来,这些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能从事制造业。当然,他们也可以从事一般性服务业,但是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一般性服务业又能创造多少价值,带来多少就业机会?

  有人说,中国的产业可以实现直接跳跃式发展,例如发展高新科技、高端服务业。然而你会发现,如果不发展制造业,皮鞋袜子、高楼大厦、钢材水泥是没办法直接在高端产业中生产出来的。只要市场需要钢材水泥,我们就得考虑由谁生产的问题。如果中国不生产,印度和美国就会生产。皮鞋袜子也一样,中国不生产,意大利和孟加拉国就会生产。为什么我们要把制造业的就业机会拱手让给别人呢?

  中国拥有非常好的制造业基础。中国和涵盖40亿人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在发展,并且70%80%的消费者都是低端消费者。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制造业产品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则需要大量制造业产品进行消费。如今,发达国家开始回归制造业,为什么我们不去努力开发如此巨大的市场?

  从市场结构角度来讲,制造业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夕阳产业,而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各个行业都是朝阳产业。从皮鞋袜子到钢材水泥,这些制造业都有大好发展前途。中国制造业至少需要再发展3040年,才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完成中国的劳动力转移。

  技术创新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最终途径。城市化的含义不仅指土地兼并、建高楼大厦,还指将过去不是城里的人变成城里人。农民进城市、穷人进城市的过程才是城市化进程。但这不是指从前退回农村的农民再回流,而是要使新来的农民能够留在城市,让他们成为城市的工人,这是要通过几代人的转移才能完成的。

  不过,目前城市并没有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这样的情况致使中国农民工的平均打工年龄为7年。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将为劳动力的供给造成影响。只要农民工有长期在城市居住的预期,城市可以投入更多资金为农民工提供技术培训。这样一来,通过城市化进程不仅保证了劳动力的数量,也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

  制造业想要持续发展应该提倡专业化。如今,关于中国制造业代工企业比较多,缺乏创新,没有自己品牌的言论已经太多。中国企业真的不会创新吗?我认为,在产业发展初期,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在这个行业生存了几百年,中国企业刚进入,要把原有的东西学会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过去2030年,中国企业通过代工学习,掌握现有的技术知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只有接近前沿,才有创新的资格。

  因此,过去中国企业做代工是合理的,否则便无法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也无法走到创新前沿。其他国家为什么能够创新?以皮鞋、袜子为例,意大利历史上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都专注于制作皮鞋、袜子,他们积累了经验,拥有专业的知识,具备了核心竞争力,自然能够创新。如果一家企业从开始就在品牌上投入太多资源,恐怕早垮了。但是,随着代工模式越来越成熟,企业盈利越来越多,企业应该认识到做品牌才能获得更稳健的长久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接近前沿了。他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过去已有的技术知识,开始谋求创新。

  但在唱衰低端制造业的环境下,有一些企业走上歧路。企业看不起原有的制造行业,试图转型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从事资本运作,这不仅分流了制造业所需的资金,也分散了企业的发展精力。从而企业更不可能思考要如何创新制造、如何发展品牌,最终的结果就是部分企业将走向倒闭。在2012年的经济波动环境下,我认为一定会有一批制造业企业倒闭。政策要鼓励企业长期专注于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积累经验,获得创新的能力。

  品牌建设

  企业要认识到,打造国际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做品牌首先要在自己熟悉的本土市场上开展。品牌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艰苦过程,代工企业在有了一部分资本积累后,可以尝试做品牌,但最先考虑的还是国内市场。只有在最熟悉的国内市场获得认可,才有可能上升到国际市场。

  只是做国内品牌意味着交易成本太高,很多企业家之所以不愿意打通国内渠道和市场,大多也是基于此。因此,政府要想真正扶植本土品牌,最重要的不是给企业宣传补贴,而是建立市场秩序、改革市场流通体制,这才是真正塑造品牌的过程。

  事实上,树立品牌的过程也是发挥本土市场优势的过程。相比于跨国企业,中国企业要找到自己熟悉而对方陌生的本土元素,包括民族文化、语言、食品等,去挖掘民族特有的本土元素来打造品牌。这并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而是寻找竞争力、发挥相对优势的问题,也是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只有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才能在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

 咫尺天涯未远离 制造业的春天并未远离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业生产的优势主要还集中在国内。当全球的跨国公司都到中国来生产,中国企业却要到国外生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后,如何与国际市场相结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获得利益,企业自然要走出去,但不能盲目地走。首先,为了规避贸易保护,中国企业到国外生产可以利用国外的配额和国外的牌子,避免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其次,如果企业在国外生产,产品可以就地销售,以节省运输成本。例如生产一台冰箱,在国内生产之后再运往国外可能就不如在国外生产组装划算。

  从企业自身来讲,如果企业要走出去,开发国外市场是其最大的理由,那么企业会把销售公司放到国外;如果利用国外的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企业会收购研发中心;如果当地品牌对企业有价值,企业又会收购品牌。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全球化资源配置的阶段。中国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国内生产优势,整合国外的科技和市场优势,促进自身发展。同时,吸收借鉴跨国公司全球化配置资源的经验教训。

  集群效应

  此外,中国企业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容易形成企业集群。生产链的上下游都在国内,并且集中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交易成本很低,上下游整合速度比较快。例如,一家越南的企业,虽然人工成本低,但是工作效率也低。如果在越南修改产品设置,企业需要国内外反复协调。如果在国内的话,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召齐上下游生产链的员工。企业能够紧跟市场变化,这就是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聚实际上是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分工最重要的趋势。如果企业能够形成供应链集聚,就能大量减少交易成本、物流成本,使其竞争力得以发挥,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政策来讲,政府要重视产业链的集约化发展。内陆地区欢迎产业转移,但是产业转移不能只重视一两个企业,而是要看到企业群,即为龙头企业搭建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群。政府为企业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发挥产业优势,这一点不可小觑。

  在发展制造业方面,中国有区域优势。内陆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而且有大量退守内陆的农民工,再加上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降低的交通成本,如果内陆地区的政策、投资环境和法制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改进,我相信更多的企业、产业集群会到内陆地区寻求发展,使中国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再持续发展2030年。

  眼下正是中国内陆地区发挥竞争力的时候。地方政府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改进制度,不能单纯地改进基础设施。企业成本包括很多项,其中的交通成本是靠基础设施来改进的。除此之外,如果企业与政府之间、与其它经济部门之间的交易成本能够降低,同样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是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根据采访录音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439.html

更多阅读

你是我心中的春天!诗歌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

你是我心中的春天!(诗歌)作者:缘在今生 编辑:明月文轩你是我心中的春天把我的心空涂抹成一片蔚蓝还把三月的地平线装点成嫩绿淡雅的光景任我自由自在地徜徉流连 心旷神怡三月的景致有你亲手缔造着辉煌那五彩缤纷的绝美画卷全部来源于

电视剧主题曲系列之《夏日里的春天》 夏日课堂主题曲

  《夏日里的春天》在当时也很火哟,蛮青春的偶像剧。片头曲:《哈一下》你很可爱就是有点哈你很美丽就是有点嗲崇拜的偶像多得数到掉牙常常陶醉得眼泪鼻涕一大把总是笑你有大脑没想法却很喜欢你这样天真的傻今天就做一个最

声明:《咫尺天涯未远离 制造业的春天并未远离》为网友朶莪哋囡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