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500强选人标准:责任胜于能力II》
作为全球软件行业领跑者的微软公司,在技术上的突破一直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IT从业者以进入微软为荣,企业以微软为偶像。微软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与其对员工责任心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微软非常重视对员工责任感的培养,责任感也成为微软招聘员工的重要标准。 在微软,关于员工的责任,具体是依靠制度体系和员工的自觉程度来实现的。微软公司要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同时,这些目标必须是"SMART"的,也就是: S-Specific(特定的、范围明确的,而不是宽泛的) M-Measurable(可以度量的,不是模糊的) A-Attainable(可实现的,不是理想化的) R-Result-based(基于结果而非行为或过程) T-Time-based(有时间限制,而不是遥遥无期的) 微软认为,只有每个人都拥有了明确的目标,并随时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公司员工才能在工作中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微软公司要求部门和员工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可分享的,即每个人都应当通过某种渠道,如公司的内部网站等将自己的目标公布出来(当然,某些需要保密的工作目标除外)。这样,当某位员工对领导或其他员工的工作方式不理解的时候,就可以去查看对方的工作目标,以寻求最好的沟通和理解。 除了制订针对目标、结果的负责体系之外,公司更需要在决策方面有一个统一的责任框架。在微软的"决策制定框架"下,每一项重要决策都有一定的制订流程和人员角色划分。每一个决策流程的推动人很自然地就是决策的责任人,对该决策有支持和认可权力的人是决策的审批者,对该决策进行核查、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的人是决策的复核者。在整个决策流程中,虽然复核者可提出反对意见,但审批者仍拥有决策的最终决定权。有了这样的框架,公司的决策流程更加清晰,人员责任更加明确,决策不会被轻易拖延或推·,决策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责任文化建设,才成就了微软一流的执行力,打造出了声名显赫、富可敌国的微软商业帝国。 阅读思考 1."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2.用你在工作中的亲身?历解释一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 罗文:主动负责的最佳典范 自动自发地工作的员工,会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不仅会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还会忠心耿耿地为老板考虑,提出尽可能多的建议,他们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和赏识。 美西战争爆发之时,美国总统必须马上与古巴的起义军将领加西亚取得联络。加西亚在古巴的大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位置,可美国总统必须尽快与他合作。 有什么办法呢?
![第6节:信守责任的最佳典范(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12231465468.jpeg)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将军的信。至于罗文中尉如何拿了信,用油纸袋包装好,上了封,放在胸口藏好;如何坐了4天的船到达古巴,再?过3个星期,徒步穿过这个危机四伏的岛国,终于把那封信送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的。 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罗文中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他立塑像,放在所有的大学里,以表彰他的精神。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他人的一些教诲,而是要铸就一种精神:忠于上级,迅速地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以上文字出自阿尔伯特·哈伯德所写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该书首次出版于1899年,随后就风靡了整个世界。它阐释的理念到今天仍然散发着理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