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口才是练出来的》
比如一些唐诗、宋词或名家名句,如果你能全部背诵,那当然更好;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名篇之所以被世人传诵,大多是当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句“文眼”在起作用。如果你没有精力和时间将大段的原文背诵的话,只要记住其中精彩的语句就可以了。因为,人们实际运用最多的也就是这些精彩的语句。 如:在我2004年执行主编的《不当总统就做推销员》一书中,有一篇描写荣获中国保险十大金牌推销员李江红的文章,在文章的结尾,我写下了这样一首词:满江红?银海水暖银海水暖, 孕育一位女英雄。 有魄力,加盟保险, 引起轰动。 只身开垦荒凉地, 双手编织锦绣城。 喜一枝红杏出墙来,李江红。 建团队, 练内功; 谋全局, 有令行。 一路向前冲,昼夜兼程。 勇争第一掀巨浪, 海纳百川波涛涌。 看一江春水向东流,满江红。看过这首词,您一定品出了其中的蕴涵: 第一,我将李江红的名字与满江红的词牌名巧妙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前后照应; 第二,我又在词的上、下阙结尾处,引用了古诗词中的两句名言:“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名言分别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李煜的《虞美人》。在此,我完全没有必要把全诗都背出来,只需记住这两句,并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就可以了。 再如:当有人问我的“下海”经历和体会时,我经常这样回答:我“下海”的第一站是上海。所以,我必须在“商海”中上下求索。这里引用的意境就是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没有将原文一字不差地使用,而是将这句诗的意境和主要字词做了引用,既是老句新用,又体现出一种语言智慧。 五、第五步——机智敏感的应变能力 不论是知识的积累、自信心的培养、普通话的训练,还是记忆力的提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在为口才的展示提供服务。 但有的时候,不管你准备得如何充分,总难免发生意外,或者在某些场合临时安排你进行讲话…… 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考验你的临场应变能力了,在此,我就教大家几招! 帮助大家机智巧妙地化解尴尬,轻松地展示“脱口秀”的风采。 机智巧妙化解尴尬 凡是在公众场合讲过话的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事先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演练,但是,一旦上台之后,仍不可避免地中途忘记台词,目瞪口呆,尴尬百出。这样的情形,不仅没有演讲经验的人经常发生,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大演讲家也在所难免。这时,也许只要给他十几秒钟的时间,整理一下思路,就可以想起一个或几个要点,继续讲下去。但是,在听众面前支吾不言十几秒钟,也是相当难堪的。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有经验的讲话者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迅速采用一些应急的补救办法,有时甚至可以做得天衣无缝,不露声色。相信这是每一个人所期望,并愿意为之而努力的。 下面,以我遇到的几种补救方法做一个简单介绍: (1)适当重复。当忘记台词时,可再一次重复最后的一个观点或最后一句话,以此争取时间,找到继续下去的切入点。 (2)提出一个问题让听众回答。通过听众的回答,启发和调动自己的思路,缓解尴尬,使话题继续进行。 (3)讲一个最熟悉的故事。这样既掩盖了尴尬的场面,又赢得了时间,趁此机会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