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黄光裕如是说》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顺利与否,首先要过中国"本土化"这一关,他们并不是来改变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的,而是要融入到中国的消费环境中来,他们成败与否,主要看能不能与中国社会融合起来。 2005年10月左右,黄光裕曾受全球最大的电器零售商百思买的邀请赴美考察。经过考察,黄光裕得出一个结论: 他们的模式现在不适合中国市场。他们的门店不是很大,他们很多产品都是贴牌的、包销的、定制的,是独有的、有差异的,和同业比较,产品重叠的不到30%,毛利率极高,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一个非常成熟的消费市场,但这以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为前提。在中国卖场,只有服务和价格的差异,产品共性达到70%。 他们的模式,在中国起码十年之内是不可行的。 但看到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国美10年、15年以后的销售模式。这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早地知道未来。 百思买在北美市场的成功所依靠的策略,即舍弃毛利率低的商品,针对高消费人群组织商品,坚持平价原则,同时以较好的购物环境、服务吸引顾客,进行差异化竞争。因此,黄光裕通过对百思买的研究,也提出了走高端路线,鹏润电器就是国美对百思买模式的复制,是其对高端卖场的一次实验,虽然被黄光裕寄予厚望,鹏润电器的结局依然是草草收场。通过国美鹏润电器复制百思买模式的失败,可以看出走高端之路目前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第48节:外商才是真正对手(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04732462011.jpeg)
这也就意味着,百思买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建立一套新的模式以适应中国的国情,而要做到这一点,百思买就不得不向中国家电零售老大国美学习。 国美与厂家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厂家对国美"先拿货后付款"的方式也表示不满。因而,百思买希望采用"先付款后拿货"的采购方式"讨好"中国厂家,并希望改变零售商寄生式的生存方式。但是,这种变革的方向必须基于客观现实的巨大改变:通过后台服务水平的提升来加强订单的准确率,提高物流效率,帮助家电生产企业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让家电生产企业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二者相荣共生。而百思买目前在中国的扩张速度还无法与国美相提并论,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因此与家电生产企业的关系也处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中。这显然并不利于百思买在中国的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说,百思买要成为国美在中国市场的对手,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大公司规模将变得更大",这是马太效应,也是国美扩张的法则。 由于国美在国内的迅速扩张,规模优势为国美赢得了更多厂家的青睐,也使其在与厂家的对话中更有话语权,进一步为国美带来了成本优势。零售企业欲领先于竞争对手,要么拥有成本优势,要么拥有差异化优势。在成本优势上,国美做到了。 至于百思买的资金优势,我相信国美的资金优势并不比它差,国美是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一个企业,百思买是美国企业的营销模式。 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零售企业,它是否能够发展得好,钱是一方面,我相信更重要的是它的产品和营销策略,钱并不是绝对的,因为零售业最大的优势就是现金流,不需要在现金流方面做更多的考虑,所以钱只是一方面,这并不是我们最主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绝不会因为它(百思买)而要调整任何策略,我们相信我们的策略和经营模式会让消费者越来越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