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黄光裕如是说》
对于各家零售企业来说,"做大"是它们无法割舍的情结,因为只有把规模做大了,才有可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而要实现这样的规模效应,除了加快开设新店的速度,还有一个更快捷的途径--并购。 国美的并购扩张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例如,2005年4月并购黑龙江"黑天鹅",8月份并购深圳"易好家",11月份并购湖北"中商"家电,12月份并购江苏的"金太阳";在2006年对国内第三大家电零售企业上海永乐的并购,更是堪称业界最受关注的最大并购案。这些并购加速了资源更快地集中于国美,根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原来国美在全国家电零售市场上的占有率约为9%,而并购上海永乐之后,其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4%以上。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国美是否会形成垄断的争论。 而早在并购上海永乐之前,针对很多厂家、消费者担心国美店大欺客的心理,黄光裕曾作过一番解释:
![第51节:外商才是真正对手(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04826486305.jpeg)
作为国美,市场的扩张计划一直都有,因为现在的家电市场处于一个无序竞争的状态,对市场的整合,我们一直是有这个愿望的,这也是我们企业扩张的一部分。 对于苏宁也好、大中也好,下一步的计划要看事态的发展,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或者已有明确方向,我们愿意去积极争取。 那么,市场会不会出现这种垄断局面呢?我认为是不会的。第一,这几家即使加在一起,市场份额也只占20%左右。第二,我们也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我们认为对市场来说,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经营质量。我前几天也说过,保持企业的良性竞争是一个必要手段,包括这次我们和永乐的合作。假设合并成功,我们会成为一个双品牌,是两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并不会产生垄断行为。因为"垄断"对企业来说,可能风险更大。应该说,这种局面既不会存在,也不会发生。所以,对于这点大家不用担心。 2007年12月16日,国美再次掀起了并购热潮,宣布以36亿元价格间接并购北京大中电器,从而导致家电连锁行业集中度再次提高,家电连锁行业也从原先5大强势企业--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的格局,转变为如今的仅剩国美和苏宁两家的格局。而大中电器位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共81家门店全部归入国美"版图"。至此,国美的门店增至近1100家,仅北京地区,国美电器就有门店110家。而国内家电连锁第二名的苏宁目前门店数量为600家左右。国美此举再次引发了"垄断"与否的争论。 很多厂家和消费者认为国美收购大中之后,议价能力就会更高,从而欺行霸市,哄抬物价。黄光裕不得不对这些猜测再次做出回复,他说: 做买卖不可能漫无目的地施压、抬价。我们如果向厂家索要更大的利润,它就可能去找别的买家。所以新国美着手打造和谐的新型工商关系,依靠规模效益帮助厂家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如果一定要说有压力,那是我们在售后服务、产品质量上给了他们更大的压力,这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我们要和厂家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如果按照市场份额来计算,国美并购永乐、大中后,在中国最重要的区域零售市场--上海和北京,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明显构成垄断。根据中国2007年8月底颁布的《反垄断法》,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可以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然而,对于高度市场化的中国家电零售业,仅凭市场份额一个指标,并不足以界定垄断与否。首先,国美目前的行业地位是依靠多年的市场竞争获得的,而《反垄断法》主要是反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并非反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这个事实。其次,虽然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中国家电零售业并购重组的空间仍然巨大,行业存在进一步集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