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新世纪的人才创新(6)
系列专题:《无条件服从》
(3) 创新就是稀奇古怪的事 这种观念是“游击式”创新思维的必然后果。在人们眼里,创新者就是那些脑瓜里装满奇思怪想的人。既然他们能频频亮出奇招怪想,打破会议僵局,能彻底改造董事会的思维方式,崇尚创新的企业是否就要雇用那些异类人才呢? 问题在于,创新与新奇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对此,部分人的答案是:“某些创新者表现出怪异的行为特征。因此,企业的创新就在于引入更多的奇思怪想。”实际上我们还要回归正途,创新意味着艰苦而扎实的工作,而非异想天开所能解决的问题。然而,这并不等于说企业对待员工的创造力要采取消极的态度。总体而言,有创造力是一件好事,但要记住,创造力并非凭空想像,而是一种行为的综合,即以新颖、新奇的方法把几种东西结合起来。创造力是为创新服务的,无法代替创新本身,创新是一种艰苦的劳动。 一些企业已经着手,力求在自己的品牌中融入创新的元素。同时,他们制定出相应的实施计划,以确保达成这一目标。英国石油公司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家年收入达1480亿美元的全球性能源企业,英国石油公司始终遵循着某些独到的创新原则,从而避免随波逐流、陷入人们对创新理解的诸多误区。进而朝着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的成功企业的目标大步迈进。 (4) 创新来自每个人的头脑。 通常情况下,创新源于基层。这并非说基层员工总比高高在上的董事们更聪明一些。这纯粹是一个数字游戏:一边是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只占企业人员极少数比例;另一面,每天工作在第一线的员工数以万计。因此,征求基层意见,择优采纳,并加以实施,实为企业聪明之举。其聪明之处在于很好地掌握了一种数字游戏的原则。
在英国石油公司的创新计划中,管理层很好地理解了这一基本认识,因此大大节省了时间。该计划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一项名为“速战速决”的倡议,就是要求每个员工从身边做起,重点落实日常经营绩效的即时改善。该倡议体现出公司领导对基层意见的大力支持,也就是说,只要是好的设想,公司就愿意付诸实施。同时,由于北美中部大陆业务部门具有工作负荷高、注重绩效的文化特点,“速战速决”对迅速达成可衡量的绩效成果至关重要,因此也更有可能得到员工们的衷心拥护和领导层的必然支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提出“速战速决”的前提是:公司认识到工作在一线的员工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设想和建议对公司的日常运作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从激发设想开始,一直付诸实施,“速战速决”还遵循着一整套完善的实施框架。首先,创新小组以访谈形式向一线员工征求意见,要求他们提供能迅速见效的好主意。然后,经提议人同意,他们的建议将提交业务部门领导审议。如果建议得到批准,将由提议人来负责此后的整个过程。其间,企业相关管理层要给予提议人实施建议所需的相关职责和自主权利。必要时,还允许他们就自己取得实际成果的能力所及,做出方案修改和调整,或干脆取消原先的建议。 (5) 人人都能学会创新。 英国石油公司的“速战速决”计划旨在为公司创造短期价值,在此基础上,他们把目标瞄准企业业务上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进一步发挥创新的巨大威力。“边干边学”是英国石油公司发起的另一项活动,公司让员工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共同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边干边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在于集思广益,设定适当的目标,即公司业务上面临的某项复杂难题。而解决这些难题仍然有赖于细致的分析,综合多方的意见和看法。一旦找出有待改进的潜力,公司就会选定员工成立“边干边学”小组。小组成员都具有跨部门的工作经验,他们各司其职。
更多阅读
第60节:“新国有化”的危险(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第Ⅱ篇国富民穷之忧 “新国有化”的危险 本篇来源:2008年2月16日《经济观察报》,记者李利明。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成就世人公认。但是,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各种
第11节:新员工的五个注意事项
系列专题:《赢在起点:职场新人要懂的52件事情》 第二章 职场的渴望与困惑 职场中人渴望成功,但现实并非总是令人满意,当不熟悉职场规则和工作伦理而不断犯错和遭遇职场困境时,难免会对职场中的一些人和事难免会产生困惑。 新员
第28节: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11)
系列专题:《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 在此游戏中,对参与者有两个关键性的规则提示。 首先要记着,你发出的啤酒订单是因为延迟才没有到货。我称之为“吃两片阿司匹林并等待”的规则。如果你头痛并且需要吃阿司匹林的话,你不
第28节:网络之间的竞争(2)
系列专题:《突破传统的新思维:在平的世界中竞争》 其实解决这种两难处境非常容易。工厂可以利用更长的时间理顺烧烤架的生产,并将其存入仓库。这样做既避免了工人加班又可确保对零售商的稳定供应。你在花园里进行烧烤时用的烧烤架
第28节:发现“关键的”人力资本
系列专题:《事半功倍的秘诀:无处不在的80 20》 发现“关键的”人力资本 80/20法则也适用于人力资本管理。 实践表明,一个组织的生产效率和未来发展,往往取决于少数(比如20%)关键性的人才。企业中少数的员工,可以为企业获取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