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教父级CEO的商道智慧:任正非如是说》
然而对于今年已然64岁的任正非而言,还远远不到可以停下脚步,稍作休息的时候。当华为终于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时,国内竞争对手中兴通讯、大唐等正在奋力直追,而国际劲敌西门子、爱立信等也鉴于华为等新生代力量的强大,纷纷选择了合并。2005年10月,爱立信与马可尼合并;2006年3月,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2006年6月,诺基亚与西门子……使得华为再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压力,因此,任正非将生存的危机感和焦虑感传达给了每一个华为人,并一直强调"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 任正非曾对员工说: 为了这公司,你看我这身体,什么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都有了,你们身体这么好,还不好好干? 这种自上而下的危机感弥漫在整个公司,使得每一个华为人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早期的"床垫文化"、"狼性文化"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表现。 外界对于华为的这种文化,争议颇多,再加上华为员工流动性很大,而一旦华为出现类似于"胡新宇事件",就会引起阵阵舆论狂潮。尤其是如今华为的员工更多的是"80后"的新青年,他们比起自己的前辈,更讲究个性张扬,更注重以自我为重心,自然与华为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多少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在近几年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但是,一切的争议和埋怨到了任正非这里,都无从立足。早在1998年,他就在《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中强调了艰苦奋斗精神和忘我献身精神对于华为的重要性。 多年来我接触过相当多的美国科技人员,由于一种机制的推动,非常多的人都十分敬业,苦苦地追求着成功,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非个例。比尔·盖茨初期没有电视机,而是由他父亲帮他看新闻而后告诉他,有些人不理解,因此也不会理解中国的许多科技工作者在那么低的收入中的忘我奋斗与牺牲精神。理解不了两弹一星是怎么做出来的,理解不了袁隆平为什么还那么农民。大庆铁人王启明不就是这么苦苦探索二三十年,研究分层注水、压裂,使大庆稳产高产成为世界奇迹的吗?
![第59节:领导者论(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03331882469.jpeg)
任正非还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例如:在举世闻名的美国IBM公司,具有忘我和牺牲精神的管理者为公司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们中间有一位被称为"棒子杰克"的,其真名为伯特伦,但因为出名的严厉,反而使人们淡忘了他的真名。在IBM,凡是很自负的员工(包括很多高手),都会派到"棒子杰克"的部门去工作。由伯特伦来考验他们,这是过关的必经之路,由此也使许多人对他怀恨在心。伯特伦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会半夜三点起床到他管辖的某个工厂去逛逛。看看有什么问题,任何人的汇报都欺瞒不了他。他的工作方法曾经妨碍过他的晋升,但最终他获得了人们由衷的尊敬。 伯特伦在56岁时,卧病在床。他清楚自己来日不多了,但是他仍然继续工作。当伯特伦的上司屈勒去医院看望他时,他正靠人工器官呼吸维持生命,但令人吃惊的是,伯特伦临死也不忘IBM的改革,他在这时还向上司推荐主持工作站工作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