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实用的人生策划书: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当然,我们改变目标,有时候不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受到外部条件或外界事件的干扰,做这件事时,又遇到另一件似乎更重要、更急需完成的事,于是丢掉到手头这件事,去办那件事,如此辗转不定,最后离当初设定的目标愈行愈远。 有的人就像"琼斯的朋友"一样,忙忙碌碌的,最后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琼斯想在客厅里挂一幅画,请朋友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摆好,正准备钉钉子,朋友却说:"这样不好,最好先钉上两块木板,再把画挂在木板上面。"琼斯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就请朋友去找-块木板来。

木块很快找来了,可惜稍稍大了一点,需要锯掉一截。于是他们四处找锯子。找来的锯子太钝了,需要锉一锉,于是他们找来了一把锉刀。锉刀没有柄,使用不方便,朋友就去附近的灌木丛里寻找一棵小树做锉刀柄。朋友砍小树时,发现琼斯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需要磨一磨,又找来磨刀石。为了固定磨刀石,必须制作一个固定木架。为此,他又去一位木匠家借固定木架。这一去,朋友再也没有回来。 下午,琼斯在街上遇到了这位朋友,他正在帮木匠从商店里往外拖一台笨重的电锯--为了做磨刀石架,他们得将一棵大树锯开……琼斯估计三天之内不能指望朋友帮他挂那幅画,就自己动手,一边一个钉子,将画钉在墙上。 琼斯的朋友所做的事不能说毫无价值,但是,不断地偏离主题,实现目标就遥遥无期了。很多人也是如此,盘点每天所做的事,好像每一件都有价值,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人生目标还是那么遥远。因为这些有价值的工作并不贴近目标。 东汉思想家王充告诫儿子说:"目标不定,空忙一生。"隋代高僧天台智者大师告诫后学者说:"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两者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目标专一,才能有所成就。 禅宗慧远大师悟道,就是一个目标专一的例子。慧远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嗜烟的行人,赠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两人分手后,慧远心想:这个东西实在令人舒畅,肯定会打扰我禅修,还是趁早戒掉吧!于是,他把烟管和烟草都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