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实用的人生策划书: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我心像",它成形于你的自我期许: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人,看到的就是什么人。你希望成就杰出,就会在心灵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积极信息:"我是最棒的,我还会更出色","暂时的灰暗不算什么,我终有大发异彩的一天"……"自我心像"不仅影响心态,还能直接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假如你志向远大,遇到一些事情时,你就会想:"我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不能做没有教养的事情","我是大人物,不能按小人物的方式处理问题"……与之相反,假如你的自我期许不高,遇到事情时,就会自动放低要求,动辄"随便啦"、"无所谓啦",然后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很少考虑后果。正如迪士累利先生所言:"不向上看的人往往向下看,精神不能在空中翱翔就注定要匍匐在地。" 是否应该立定远大志向,跟你的先天条件、目前境遇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取决于你是否希望"在空中翱翔"。人生虽然短促,毕竟有数十年光阴,八年时间,足够打一场抗日战争了,也足够让一个小兵成为将军,可想而知,穷一生时间,完全可能实现某个伟大的想法。 举凡成大器者,在起步之初,不管有没有优越的条件,都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陈胜是个农民,年轻时却有"鸿鹄之志";刘邦是个小吏,当他看见秦始皇的威严时,就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大丈夫当如是也!"刘备是个小贩,年轻时就立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周恩来是个穷学生,却发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法国皇帝拿破仑是个调皮学生,成绩一塌糊涂,他却说:"我具有出色的军事家的素质,权利就是我要得到的东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个学生尖子,17岁因成绩优异而荣获去白宫见肯尼迪总统的机会,回来后,他买了两张画像,贴在自己的房间,还写下一段话:"我今年17岁。我发誓这一生一定要成为美国总统,服务美国民众。"这些人并非个个天赋优异,他们的背景、学历和运气也不一定比普通人好,他们的人生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梦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