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大器晚成宗庆后(2)
系列专题:《中国名企的深度研究:宗庆后与娃哈哈》
然而,学校的生活对于宗庆后是如此的短暂,刚刚度过少年时代的他,却在初中刚毕业时便毅然决定了“上山下乡”。
在母亲的泪光中,17岁的少年宗庆后孤独地远行到了舟山农场从事挖盐、挑盐、晒盐工作,就这样开始在偏远的海边拉着车。那时,来回拉一车盐,长达30里路,而得到的却是仅仅价值0?15元的夜餐。 一年后,宗庆后又辗转到了绍兴茶场做生产技术调度的工作,他种过茶、割过稻、烧过窑,这一做,又是14年。 长达15年的农村劳作不知让多少“知青”放弃了梦想,但宗庆后却坚持了下来。尽管每天都要超长时间的工作,但他依旧保持着看书学习的习惯。那时候,他不知将《毛泽东选集》读了多少遍。 他不打牌、不喝酒、不串门,对亲近的异性朋友也避而远之。家人眼睁睁地看着宗庆后已过而立之年,希望他能在绍兴安家落户,并特意打造了一套家具寄给他,而他却原封不动地将家具退回杭州。 “人活着,必须干一番事业,不能碌碌无为过一生。”宗庆后要干一番事业的执着,没有人能够改变。 多年以后,有人问宗庆后:“在农村的15年,是不是虚度光阴?”宗回答,“因为历史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我的确是虚度了光阴,但是,我感到这15年,对我人生的成长还是起了很大的帮助的。15年的劳动锻炼,练就了强壮的身体,这是革命的本钱;磨练了我的意志;促使我不断地阅读军事的、历史的书籍,增长了知识。”成功以后的宗庆后还常常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名言来总结当年的艰苦岁月。 1979年,宗庆后因其母亲的退休顶职回到了杭州。一无学历,二无关系的他,只能从工农校办纸箱厂的业务员干起,并以此来开启新的人生历程。但在那种特殊的时代下,尽管宗庆后有满腔热忱,却往往不被领导们所接纳,甚至还被作为异类而排斥。“那时的宗庆后,沉默寡言,一点也不快乐。” 尽管后来的宗庆后是这样形容长达8年的业务员生涯——“与抗日战争一样长,一样艰难”,但这对他日后的创业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年间,他跑遍三江六码头,深入过最偏僻的农村,也到过各路商家的必争之地。他用过各种语言、手段(无不良)、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同样也以行家里手的姿态,处处设防、步步为营、欲擒故纵、讨价还价。中国市场复杂多变,中国民众特别是农村的消费习惯、市场特性,也在他的忙碌下变得清晰明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风似乎有些姗姗来迟,在他42岁的时候才来到。1987年,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欲向外转包,宗庆后认准这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当时,只有14万元启动资金的小经销部却要承担每年4万元的利润指标,然而,这并没有吓倒宗庆后,他甚至自信地主动承担每年10万元的利润。
更多阅读
第30节:大器晚成宗庆后(25)
系列专题:《中国名企的深度研究:宗庆后与娃哈哈》 三、成功的企业家走上国际舞台所需的特殊素质 (1)有做世界级人物和全球企业家的信心。 (2)除了专业能力外要尽量懂得英语。 (3)用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合作伙伴的不同文化和习惯。
第29节:大器晚成宗庆后(24)
系列专题:《中国名企的深度研究:宗庆后与娃哈哈》 (3)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是人的一种基本修养,它在丰富企业家思想、让其充分体验人生及准确地表达管理意图方面均大有裨益。 (4)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知识。企业家之所以要学习这
第28节:大器晚成宗庆后(23)
系列专题:《中国名企的深度研究:宗庆后与娃哈哈》 “娃哈哈的成功秘诀,外面想学也学不到”,的确很有道理,因为企业家宗庆后就是娃哈哈的核心竞争力,他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是稀缺资源。 万一娃哈哈失去了宗庆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第27节:大器晚成宗庆后(22)
系列专题:《中国名企的深度研究:宗庆后与娃哈哈》 坚持不走直营路线,并开创性地组建联销体经销体系,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渠道创新案例。还采取了模糊返利等业内前所未闻的渠道奖励政策。 “娃哈哈是在全面地创新,每年我们都在评
第26节:大器晚成宗庆后(21)
系列专题:《中国名企的深度研究:宗庆后与娃哈哈》 1991年,小鱼吃大鱼兼并杭州罐头厂,这是战略性决策;1994年,西进涪陵,提前进行了“销地产”生产力布局,这是战略性决策;2003年,他提出“全方位饮料”的定位,这是战略性决策;当存款仅有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