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名企的深度研究:宗庆后与娃哈哈》
饮料是娃哈哈永远的主业,但“全方位饮料公司”的地位远远没有稳固。当年,娃哈哈的竞争对手是众多的国内杂牌军时,公司有许多相对优势;但是与四大巨头相比,除了企业家和成本领先优势外,娃哈哈几乎不拥有什么特别的比较优势。 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未来数年,娃哈哈的产业经营可能只有专注于饮料业,才有可能不落后于对手。 有机会就进,没有机会就不进的多元化战略 2002年,被外界认为是娃哈哈多元化“元年”,也是公司正式实施多元化战略第一步的一年。宗庆后宣布进军童装业,预计年销售额很快能达10亿元,并希望借势能进入休闲装、男装和女装领域。但到2003年,童装的产值仅1?73亿元,最近几年营业额仅仅维持在1亿元上下。 宗庆后对童装“没有达到预期”并不讳言,他甚至承认童装项目“还是有很大的困难”。“设计队伍不稳定,营销和管理人员从饮料转行而来,行业特性与饮料业完全不同,这几年付出了沉重代价”。宗庆后抱怨“做童装太累了”。因为“一年最起码需要设计2 000多个款式”,而“饮料每年出两个新产品,销售额就可能增长10~20亿元”。但他说自己的策略仍是“绝不放弃,稳步发展”。 无奈隔行如隔山,娃哈哈多元化战略初步便出师不利。2007年的营业额已经超过200亿元的娃哈哈,还会不会继续进行多元化尝试?

还是宗庆后常说的那句话:有机会就进,没机会就不进。只不过,由于饮料业的产业天花板效应,更由于1 000亿元宏伟目标的呼唤,娃哈哈必将勇敢的迈出多元化的第二步、第三步。 最近几年,媒体报道娃哈哈可能进军的产业有: 石油等资源性产业:石油产业利润高,运作相对简单,宗庆后一度非常热衷,后来却不了了之。有记者追问放弃的原因,宗庆后的理由:“三大国有石油商的强势地位和巨大的投资风险正是娃哈哈最终选择止步的原因。” 日化产业:这曾经是宗庆后眼中的娃哈哈“真正的”多元化项目,日化是大众消费品领域毛利最为丰厚的一块蛋糕,产业规模巨大,宗庆后对它的关注“已有好多年”。他认为,这个领域尽管竞争激烈,但“国外的大牌公司可能已经达到顶峰”,“该是国内的企业进行反攻的时候了”。这次娃哈哈将不再“固守”儿童领域,要做“全日化”,而且也不再完全借靠自己最强势的二三级市场渠道,而是“高中低端都会做”,甚至不再沿用“娃哈哈”品牌。 娃哈哈早在数年前就引进了价值1亿多元的日化生产设备,生产基地设在杭州大本营——萧山基地(该基地同时生产童装)。娃哈哈甚至连产品的样品都已经生产了出来,儿童沐浴露品牌“淘淘乐”,成人护肤品牌“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