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7位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12 沈爱琴 初中学历的她,30年大手笔把一个负债10多万元的农村小厂变成了资产15亿的丝绸王国。 她就是沈爱琴,万事利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一位做丝绸起家的农家女。目前其麾下的万事利集团涉足丝绸、纺织、服装、文化、生物科技、房地产等,拥有各类子公司达28家,公司资产达15亿。 ■她的经历 1975年,临危受命,接手当时的杭州笕桥绸厂。 1978年,新产品在北京一举成名,当年盈利6万元。
![《27位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第40节:沈爱琴(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93443872430.jpeg)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真丝服装。 1999年,企业改制,成立了万事利集团。沈爱琴出资5212.25万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2001年,以6亿身家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85位,是其中极少数的女富豪之一。 …… ■沈爱琴与她的第一桶金 1946年一个寒冷的冬天,沈爱琴出生在“天堂”杭州城外的一个普通蚕农家里。家庭的环境和当时的社会都使她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与严寒和苦难的命运抗争。她种过田,割过草,农村的贫穷落后、农民的艰辛生活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样的经历和生活,也促使她产生了一定要致富的强烈冲动。 18岁,沈爱琴就入党了。农村的生活更使她深刻地了解农民,大队干部的经历让她更具备普通农民所没有的勇气和自信。 1975年,她临危受命,接下了当时的杭州笕桥绸厂。那是一个面临倒闭的小厂,只有17台老掉牙的织机,22位刚刚放下锄头的工人,4万元的资金和10多万元的债务。 沈爱琴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她带着职工到先进的厂家去学习,拜师学艺;她“招贤纳士”,把国营绸厂的退休骨干和当地有纺织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人都请到厂里来;她还和职工背着绸缎,遍访全国各地,听取顾客的意见,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沈爱琴是在1978年赚的“第一桶金”。那时绸厂还不会做服装,做的全是丝绸面料,大多是被面。她和厂里的职工就全国各地出差,推销被面,坐着硬板儿,从火车站下车后,就忙着去各个商场推销。晚上,就住五毛钱一晚的浴室大通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