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领导者 第40节:第二章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1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92777682208.jpeg)
系列专题:《决胜未来:企业永续发展的领导力模型》
奥马尔·布拉德里将军曾经给予领导一个准确的定义:“领导艺术是通过直接影响他人、引导他人向一个特定目标前进的能力去影响人类行为的一门艺术。”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核心要素:影响、引导、目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目标,如果没有一个令全体员工都认同的发展目标,我相信谁也不能够去影响和引导他人。人们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或是体现自身的价值,才愿意跟随领导者的。因为,人性是自私的。 每个人内心中的“私”是不一样的,有人为名,有人为利,也有人为体现自身价值。卓越的领导者总是能够善用人性之“私”,他们能够让每位员工都获得自身所渴求的“私”的回报。这也是获得领导力的第一个核心能力。 领导力的第二大支撑点是启动梦想的能力。尽管人性中存在着一定的“私”,但是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为了梦想,他们甚至愿意放弃自身的“私”。领导者要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必须能够在他们心目中启动一个梦想。人们总是渴望获得超越金钱的价值,尤其是已经获得了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他们更希望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程的一员。如何创造“利润之上的追求”将成为每位领导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获得领导力的第三条途径是成为众人的榜样,行动是赢得他人尊重的最佳方式。在企业为顾客提供服务时,领导者首先要分析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是自身愿意提供的,或是正在做的,如果领导者自身都不愿意提供这些服务,又如何使员工为顾客提供?优秀的领导者都知道,要想获得员工的认同,赢得员工的跟随,就必须在众人心目中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对人性的理解、启动梦想以及以身作则是领导力的三大支撑点。对一个领导者领导能力的评价则来自于他所带领的员工:责任、激情和协同。如果一个企业内,员工对任务高度负责、对工作充满激情、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异常默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位优秀领导者领导下的团队。 人性是根本 米哈伊尔·巴枯宁在《上帝与国家》中认为“人类的整个历史,知性的或是道德的,政治的或是社会的,都只是经济史的反映。”从表象来看,他的论断似乎不无道理。但别尔嘉耶夫、斯金纳、尼布尔等人的探索或许更具价值:社会是由个体构成的,我们对社会的一切研究都必须从个体展开。那么,人性是一切的根本。 同样,无论是管理,还是领导的对象,都肯定是人。因此,作为领导者首先需要掌握的或许不是经济规则,而是人性需求。这似乎不难理解,德鲁克在20世纪初便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当他追随凯恩斯学习经济学时,他突然发现令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与其他学生不一样。凯恩斯的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是数字指示下的经济规律,或是经济规律形成的数字,而德鲁克感兴趣的却是人。于是,德鲁克毅然放弃了成为经济学大师的机会,选择了管理学。由此,开启了一门新的学科:管理学。但是,今天的领导者似乎已经将这门学问的基础——人性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