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No trave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c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 我喜欢莎士比亚的这首诗。 从上面那个关于思、言、行的问题出发:同样的人,思考的模式一样的,语言也一样积极,行动也一样努力,为什么却创造出不同的结果,成就不同的成就,经历不同的人生呢?答案便是,在"思"的前面还有一个东西,或者我们可以叫它"原思维"。如果你想去体验充满爱的生活,但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是不是一个拥有"爱"的人,你又如何能创造那个体验呢?你一定要知道你"是"个什么人,你才能思考像这个人,说话像这个人,行动像这个人,最后才体验到你是这个人。不是因为你做了一些很开心的事情,所以你体验到开心;有时候你做了一些开心的事情,却不开心,你之所以体验到开心是因为你是一个开心的人,所以你做每一件事情,你都体验到开心。听起来像绕口令?仔细想想,当你去和朋友欢聚而享受到快乐的时候,是否因为你早已经知道,你是一个"能从聚会中享受到欢乐的人"呢?
![第34节:是与不是,乃关键所在(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90496723724.jpeg)
"我是谁",这并非一个在一切发生之前去思考,思考得到答案便可以放下的问题。相反,这个问题,是时时刻刻在发生、发展和发现,时时刻刻在你的每一个思绪、每一句语言、每一个行动之中,指引着你的体验和方向。为何你有时候开心,有时候不开心呢?因为每一刻的你都在做决定。每一刻的你都要决定你是谁,决定去创造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很多决定并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很多人的面孔容易看起来变幻无常。而很多生命的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在于他永远都从一个出发点去选择,从爱,从快乐,或是真实出发,永远都在忠于自己的选择及创造的过程中。如果我这一刻选择做一个快乐的人,我这一刻就会有快乐的体验。可是你不能欺骗宇宙,你不能自欺欺人,你要心口一致。你的选择会在你的思、言、行中折射出来,你的思、言、行,其实是你所选择和创造那个自己的立体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