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生命易碎,切勿倒置:生命使用说明书》
这段经历说的是人生常常会有一些表面看起来很重要的机会,可能反而会令我们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以上是对人生中一些矛盾、尴尬或错误的一点形象描述。 现在市面上有大量关于生命和人生的书,大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形而下的、形而中的、形而上的。比如怎样与上级相处、怎样讨好女人、怎样讨好老公等,属于形而下的;涉及如何处理人生中遇到的一些关键的事情,则属于形而中的;形而上的则更多地带有哲学思考。 本书涉及到两个常用的词汇:"生命"和"人生",在这里略加诠注: 从语义学上说,大凡有生有死的东西,处于生死两端的这个阶段叫做"生命";"人生"则是人的生命。这两个词汇表面看是相似的,但细究起来则略有差别:我在书里使用"生命"的时候,一般用来指自然生命,即与生死直接相关的事情;"人生"则带有更多的人文色彩,即对生命的理解和使用。 生命诚可贵,使用不当就浪费。有些人也许排队等待了几万年才得到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旅游几十年或者一百年的机会,这个过程是否能够活得精彩,这就是人生成功与否的差别所在。 当本书写作杀青即将出版的时候,传来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地震时那种天摇地动、地裂山崩、几万人在顷刻之间失去了他们生命的惨痛现实,让我们看到生命是多么脆弱,脆弱到比一个空蛋壳更容易被捏碎,比一只蚂蚁更容易被上帝的脚丫子踩死,比一个廉价的玻璃酒杯更容易被打碎。 于是,见证了这场灾难的人们,包括那些在废墟里头被埋几分钟、几小时、几十个小时,乃至一百多个小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都倍感生命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