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领导与管理(7)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与经济学相比,管理学的另一特点是著名管理实践家比管理学家多,一是因为管理注重实践,成果是检验成功的最真实的标准,所以企业的巨大成就必衬托出实践家的伟大(有时虽然并非如此,如行业垄断、机遇等);二是实践成果比较容易定位和追踪,即取得的成果很容易与某个具体的人或团队联系起来,这就制造了大量管理实践家名流。而经济学家知名,但却很少知经济实践家,原因是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每个人只在中间扮演一个小小的角色,成果很难追踪到个人。

 第9节:领导与管理(7)
  我们进行这些近似无聊的区分,目的是明确各自的定位和特点,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孤傲自大,经济学与管理学、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管理学家与管理专家和管理实践家是一个活动的不同研究侧面和不同的参与者,可相互推动和借鉴。因此,我们出版了《管理学家》杂志,试图将管理的哲学、知识、艺术和经验等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理论家与实践家的对话,使管理的知识走向实践,使实践的经验和艺术的感悟得以升华,从而提升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也使管理学和管理学家的作用得以放大!虽然有读者写到:“杂志的设计风格我喜欢,可是联想到国内管理学家的状况也是这么平实含蓄,就高兴不起来。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像那些所谓经济学家那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因为无论怎么着,咱管理学家可是来真格的,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啊!”但我还是觉得,无论是管理学家、管理专家、管理实践家,都应清晰自己的使命,脚踏实地,面对管理实践,动真格地做出各自的贡献才是!

  从“三不”主义看理性管理的价值

  郝志强在《牛津管理评论》撰文谈大老板的“三不”境界,即老板首先要学会“看不见”,在完善管理体系后,不要随便干涉下属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即使有不合适的地方,要装作看不见,否则就会出现老板干活员工看的现象;其次要学会“听不到”,如果老板的听觉太灵敏的话,小道消息很容易传到他的耳朵中,如果老板爱听,公司小道消息会畅行,正式的信息渠道就会萎缩或瘫痪;三是要学会“做不到”,如果大老板对公司事务常“想不到”(想到了也说不知道)和“做不到”(能做也要让合适的员工去做),这样就会让下面的人员多想,让下边的人多做,老板自己做更重要的事情。他认为,老板只有超脱才能客观,只有客观才能专注,只有专注才能超越。老板要修炼到孔子说的“仁”的境界: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看不见、听不到、做不到的老板才是好的大老板,否则就是小老板!”但他也认为,这些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很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2547.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企业与管理(7)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据说,德国也派代表团到了中国,试图考察“中国制造”对“德国制造”有无威胁。他们考察的结果是,中国制造离德国制造尚有至少20年的距离,于是代表团放心地回去了。  印建安:从“中国制造”到“中

第34节:领导与管理(32)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表2知识及拥有特征分析  深度广度高度知识见识胆识信息知识智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专家管理≠管理专家”了。一是因为,其他领域的专家与管理专家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高水

第31节:领导与管理(29)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不管有关领导(leadership)和企业家的研究中存在有多少争论,领导和高层管理者在发展中的认知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无论环境和组织状况如何,领导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时的判断和决策仍然是关键。

第30节:领导与管理(28)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战略选择与领导的选择性注意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着手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领导会从哪儿下手?  我们知道木桶理论的短板子重要,我们也知道牵牛要牵牛鼻子,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和面对杂乱无章

第28节:领导与管理(26)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从小故事可以看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许多有想法、动不起来的管理现象的影子,其关键首先是管理的整体性被部门分工分割以后,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互动性很差;其次,种种原因导致的员工或下属工作的主动

声明:《第9节:领导与管理(7)》为网友折现浪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