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未来老板还应学木匠。木匠有三个特点。第一,木匠干任何事之前都有一个完整的想法。第二是会经济地配置资源,任何材料在木匠眼中都有用。第三是不仅仅有想法,还会利用现有资源把它变成现实。未来的领导一定不能像医生。医生看谁都有病,好人到医生那儿检查都有病。领导如果看下属谁都有病,那这个领导没法干了。世上谁能没有缺点?问题是你看他的用处,要把不同的人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去。 问:面队这样的管理环境,怎样才能聪明地搞好管理? 答:市场经济是双赢的策略,有时候懂得放弃,才会真正懂得收获。就拿人们最关注的产权来说,有时放弃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反而是明智的。你把股份全拿到自己手上,能干的人都不给你干了。虽然你拥有一个完整的蛋糕,但你永远拥有一个完整的小蛋糕。甚至这个蛋糕随着时间不断缩小。我再给你一个方案,你把这蛋糕分一块给别人,然后蛋糕每年都在做大,你剩余的不完整的蛋糕每年都在增长。不完整的蛋糕比你完整的蛋糕大得多。你要哪一个? 我们的管理是什么?我们的管理就是制造一个磁场,原来按照自己目标各自自由旋转的员工就会向同一方向旋转,这一方向就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它与个体目标达成了某种协调。制造一个环境,形成这个磁场,我们手中的工具是什么?一个是机制,自动调节;二是我们经常讲的制定政策;三就是制度;四是权力和组织结构。这四个东西就可以形成我们企业内部管理的体系。但是大家知道,有些东西是这四条所不能覆盖的。就像一个社会一样,有些东西无法用法律覆盖,人们之间需要有一种共同的契约,这个契约就是道德。企业里边的契约是什么?企业文化。没有文化来补充,你那些硬的框框里面有很多漏洞。道德文化可以把很多硬的东西连接起来,形成管理的磁场。 对磁化理解得深、对上述工具运用得好,就是高水平的领导,用得不好就是低水平的领导。我举个例子。我到中国台湾高雄去,高雄市一个最大的企业家请我吃饭。那个人对儒家文化非常推崇。他告诉我说:“我这个企业,人力资源部制定的奖励政策,我从来不先看。我叫他们先拿到楼下让义工(中国台湾的义工就是打扫卫生的)先看。他们如果看不懂就不要拿给我看。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制度和政策是要对人起作用的,当受制度政策约束的老百姓不理解制度政策的基本含义的话,这个制度政策对他来讲,一点用处都没有。”有的企业制度就有厚厚的几本,但企业的行为却没有章法,原因是制度都不起作用。
![第62节:企业与管理(2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82155112460.jpeg)
(该文载于《中外管理》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