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与曾服务过的某老板相聚,谈了一些彼此的近况,末了,他颇有感慨地说:“你们这一代员工,当时条件还比较艰苦,但是大家都有了感情,无论在不在公司,我们都象朋友一样,我知道你们只要有机会,都会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利益。现在企业发展得很快,员工的薪酬和福利都很好,但是我感到员工不感恩,他们如果走了,就象一阵风,再也没有了消息,彼此可能把名字都忘记啦。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大家没有来得及探讨下去。细想一下,该老板提的是一个带普遍社会意义的问题,值得深究。
作为企业雇主(老板),希望自己的雇员有一种感恩的心态,是天经地义的。因为:1,我给了你就业的机会;2,我给了你发展的平台;3,我给了你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4,我给了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可能。一句话,没有我,你不可能独立谋生,你不可能养家糊口,你不可能学到本领,你不可能混个人模狗样。
同样的事情,如果换位思考,员工的想法就有不同:1,天下的老板不止你一个,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2,我的天赋和勤奋,注定了我是千里马,我还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3,待遇的问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4,学习和提升是自我完善的一部分,我们读书人,不用你催,我自己最重视的,也就是锻炼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一句话,没有你,地球照转,我照样吃饭,我照样做事,我照样发展。如果有机会,我的明天可能比你更精彩!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老板的想法有他的道理,无非是要求员工在职时尽心尽力,离职后彼此能有一份感情,至少不致于相互诋毁。而员工的想法也合情合理,我拿了你的钱,吃了你的饭,但我做了我应该做的分内之事,我并没有白拿钱,更没有白吃饭。至于我走了,如果我觉得留恋,逢年过节我给您发条短信,或者有机会我从各种渠道问问您的情况;如果我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这段打工经历只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驿站,往日既无可恋,将来何来思念?
由此可见,某人能够在某老板手下服务(打工),也许冥冥中真的是有一种缘分,但是既是缘分,就有可能存在缘分终止的那一天。员工与老板之间,有的会有感恩心态,这很正常,但是不感恩,应该说也很正常。问题的实质不在于今天的员工将来会不会对你感恩,而是在于,员工为什么要对你感恩?
“感恩”,顾名思义,就是员工出于对老板为人处事(人格)的景仰和对老板某些帮助心存感念之情,以实际行动予以回报,这种回报有明的,有暗的,有可能发生在在职期间,也有可能发生在离职之后。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如果是离职之后还不断有感恩的事迹发生,确实在社会上和当事人之间都很容易传为美谈。
由此可见,老板希望有更多的员工能够感恩,其实是期望更多的员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认同老板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而员工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迫于生计,不断奔波,如果不是真切感到有恩于己,他哪有什么闲情雅致来感什么“恩”呢?
由是观之,感恩的前提是让员工觉得“有恩”,否则无异于“作秀”。
笔者从九十年代下海,在职场辗转十余年,经历过大大小小约有十个老板。现在回头看来,这十个老板,有九个都能说得出姓,有五个还能说得出名。另有一家广州益通集团的老板,当时有三十二间公司,号称注册资金3.58亿元,我在其中一家广告公司做总监(代总经理),创造了自己月收入过十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可是偏偏就是这个老板,我连他的姓名都早忘记了。他现在应该是在广州的监狱里,我忘记他不是因为他坐牢了,而是因为我作为他手下的一个总经理,他甚至没有和我单独谈过三句话,作为老板,他实在太不称职。印象中他是修自行车出身,后来搞运输公司发家,最后以金融诈骗获罪。
我本人曾经历的这十个老板,我把他们归为三类。一是有印象、但是了解不深的。除了上面的那位老板外,还有广州西大陆广告公司、晨风广告公司、汕头昂泰集团,这都是我早期曾经服务过的公司,那些老板收留了我,给了我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说实在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可惜的是,他们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后来都倒闭了,我个人是满惋惜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文化程度不高,靠个人聪明才智创业,后来,船大了,尾大不掉,结果行之不远。力不从心,是一大忌。
第二是有规模、有实力、本人也曾经受到过重用的公司,但是本人并不感念,“前脚跨出大门,后脚永远也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那一种。若要问:是老板给的职位低吗?不是。是老板给的待遇低吗?不是。作个独立的部门经理,在九十年代拿着6000—8000元的月薪,出差打着“飞机的”,巡视市场时被同事哄着、被客户捧着,高级白领的感觉也是不错的。要问我究竟有什么不满?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不喜欢老板的为人,如某化工老板和某共产党下海老板对员工、对客户的不诚信行为。他们对我个人的赏识和重用,掩盖不了我对他们本质的蔑视,说一千道一万,我对其企业文化氛围有着本能的反感和抵触。今天来看,我和他们并没有仇,虽然后来有不少人对我说他们已经改了,但是我对一个人的本质能不能改好始终心存疑虑,何况我压根也没再想过此生和这样的老板还会发生什么瓜葛。
|!---page split---|
第三类老板,就是我个人始终心存感恩的这一种占20%,也就是两家公司的老板,他们分别是广州思源广告公司的何生、何小姐和福建三棵树公司的洪总。我个人心存感激,不是因为他们给了多高的物质待遇或了不起的功名,说实话,我觉得当时假如在其他同类企业,我的职位和待遇也差不多。但是,他们对我有知遇之恩。这两间公司,我都是两进两出,都是跟随老板艰苦创业,从小做到大,从弱做到强。感念他们,一是因为他们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二是教会了我不少做事的正确方法,三是给予了我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让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大展拳脚,从而能够在行业内斩露头脚,四是给了我不少无微不至的关怀。
时光荏苒,但是有两件事记忆犹新。一是在我从思源辞职两年之后,一次遇到一个朋友,他的朋友因急性腹膜炎在广州华侨医院,由于没有钱,开不了刀,医生只是打点葡萄糖,而且逼着出院。人命关天,我当时正好买了房,手上无钱,苦无良策,只好去找何总他们,据实相告。他们二话没说,就问我需要多少钱,随后取了八千元给我,由我把病人送到空军医院抢救,事后我才带那个小伙子去面谢他们。这种行为, 对于一个已经离职两年的员工,相信不是很多老板做得出来的。
另一件事,就是我有一个弟弟也在三棵树公司上班,他可能仗着当时有我罩着,胆大妄为,晚上喝了点酒,聚众赌博,输了钱还不高兴,同人争吵,吵着吵着就提溜出一把刀子。他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纪律,条条都应开除。我当时在宁波出差,公司一边通报此事,一边征求我处理意见。我的话很干脆,一切按规矩办。后来我回到公司,公司才发文通报处理,决定开除。那天晚上,洪总把我们两弟兄叫到办公室,宣布了处理决定,但是决定不扣发弟弟的工资,除此之外,他个人补发弟弟两个月工资,作为返乡费用,并在春节后由他本人介绍我弟弟到其他关系企业工作,前提是必须改过自新。此种处理,令我弟弟痛哭流涕,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极有人情味、值得信赖和依托的老板。
虽说他们是我的老板,但是从内心来说,我更愿意视他们为良师益友。我坚持认为,和这样的老板共事是一种幸运,他们不仅影响了我当时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到后来的发展。事实是,我现在的发展机会,都和他们有关,我也努力创造财富来aihuau.com回报他们,我们从当初的雇佣关系演变为现在的合作关系,我们彼此信任、合作共赢。而感恩,作为一种信念和原动力,是看不见的,但是当它以每年数百万元的物质外化存在的时候,相信谁都可以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还是回到文初的那个问题,作为员工,我们为什么要感恩呢?前提当然是要“有恩可感”。现在许多大企业薪酬待遇很好,福利也很好,但是这不等于说员工就一定会感恩,因为他们也可能将这些视之为当然。我认为,“感恩”首先是一种心态,然后又必须转化为行动,挂在口头是很虚伪的。究其根源,大公司缺乏的不是物质激励,恰恰缺乏的是软性的、人性化的关爱。他们往往重制度、重流程、重形式,人人变成了机械链条中的一环,员工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难以在工作中找到尊严感和成就感,最终丧失工作的乐趣。员工在离职时往往有诸多挫败感,这是非常可怕的,也就是他不会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反而责怪公司的种种不是。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条条框框很多,而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老板和员工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很少,除了应付工作时夹杂的无穷无尽的指责、员工心生怨艾之外,你想叫员工对联欢晚会抽奖、过生日时送个蛋糕也来感恩?那是不可能的。
感恩问题,看似单纯,实则牵涉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我相信,只要不是把“以人为本”当作纯粹的口号,真正在这四个字上做足文章,用人以才,施人以德,让员工的才智得以发挥,让下属的品行得以完善,则老板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忠心耿耿、愿意效命之士聚集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