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粮食价格的危机开局,世界似乎开始在全球变暖面前觉醒,然后经济衰退就来了。约翰8226;维达对这多变的一年进行了回顾。
没有一个人能准确预言2008年会怎样戏剧性地结束。尽管布什总统一直在大肆破坏美国环境保护法律,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任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为下一任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被视为奥巴马在气候变化上与布什彻底划清界限的标志,他预言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气温将上升6.1摄氏度之多。尽管这并不意味着石油时代的终结,但如果你想在2008年找到什么作为引爆点的迹象,恐怕还不那么明显。
让我们把眼光拉回今年初。加拉加斯空空的货架,印度和墨西哥的骚动,达卡、马尼拉和加德满都的大米短缺。至少有12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商人都在囤积粮食,飞涨的玉米和大米价格引发了政治动荡。各国政府政府被迫陆续采取措施,确保供应、控制面包和奶制品的价格。
分析家们指出,问题在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交织在一起,造成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粮国家的歉收。但美国2007年种的那成百上千万英亩玉米也难辞其咎,这些玉米不是让人吃的,而是给汽车之中制造生物燃料了。用联合国的话说,灾难已经悄悄逼近。
灾难的发生很缓慢,而且都是在镜头无法触及的地方。飞速发展的城市现在正变成极度贫困的新前沿,这个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报告就是最好的证据。报告指出,2008年营养不良的人数发生了几十年未有的剧增。根据其初步统计,现在世界上有9.6亿人饿着肚子上床,占全部人口的六分之一;2008年的食品价格高腾还造成4千万人影响不良。
今年将作为食品短缺、气候变化和经济衰退相互交错的一年而记入史册。但今年又是各国政府觉醒的一年,它们意识到那种不顾后果、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的西方式发展只能以社会和生态灾难而告终。
空气污染也在加剧,一方面因为数量空前的6.22亿辆客车,一方面因为亚马逊和其他热带雨林的空前破坏。但国际事务日程的主角还是气候变化。
数不清的科学论文都说明了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史无前例;格陵兰岛冰盖的融化也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融化的苔原和北冰洋释放出大量甲烷,这是破坏性最强的温室气体之一。今年发生了创历史纪录的高温,飓风季节的严重也接近纪录。就在一两年前,科学家和环境团体还相信我们能够保住2摄氏度的气温上升底线,但是现在他们私下里也不得不承认这已经不可能了。
气候变化对穷人的影响之重不成比例,这一点在2008年也变得清楚了。世界各地的自耕农报告了同样的状况:时令越来越不稳定,水源和高温直接引发了社会问题。
巴西东北部一向气候干旱,然而短短30年中气温上升了至少1摄氏度,现在每年都有150多万人因为水源不足,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南部的生物燃料作物种植园找工作。孟加拉、乌干达、尼日尔、马拉维、尼泊尔等国的人们也说温度越来越高,降雨越来越不稳定。
还有一个趋势也明显起来。富国担心全球人口迅速增长,食品和燃料供应减少,开始在穷国收购耕地。
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大臣希拉里·本说英国的食品供应越来越多来自国外,对石油的依赖度过高,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然而,对于迫在眉睫的气候和食品问题,承认得最坦白的是马尔代夫新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他说正在这个即将沉没的国家寻找一个新的国土,可能就在印度。
金融、食品和生态危机的关联有多深呢?这是2008年一个悬而未决的巨大问题。我们也许能从1972年的一项研究中找到最好的证据。当年,一群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接到任务,预测飞速增长的世界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和不断加重的污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在题为《增长的局限》的报告中预言:如果各国不能刷新经济增长模式,21世纪中叶将发生范围广大、愈演愈烈的饥荒、石油短缺和生态、经济崩溃。
实际上,今年世界各国似乎开始真正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欧盟制订了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20%的目标,禁绝白炽灯泡;英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把到2050年减排80%变成法定目标的国家;现在已经有70多个国家制订了加速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国家目标。产业界、联合国机构、英国政治家以及许多个人都开始努力推动减排。
由英国带头,人们正在施加压力来建设一个全球贸易机制。英国首相戈登·布朗的林业顾问、金融家约翰·伊莱亚斯提议建立一个数十亿英镑的基金,付钱给世界上的雨林所有者,保证雨林不被砍伐。但讽刺的是,公益组织林地信托所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古代英国林地的减少速度比亚马逊雨林还要快。
2008年清洁能源也开始起飞,在众多世界级大企业的力挺下,减缓气候变化开始成为一个产业。汇丰银行指出,每年这些企业在减缓气候变化产业中的收益高达3,000亿美元。11月,国际能源机构预言可再生能源将在两年内超过天然气成为世界第二大发电能源,全球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将增加三成多。
原本被认为2015之后才会发生的能源革命似乎已经走上轨道。建筑家诺曼·福斯特在阿拉伯沙伯中设计了一座可以容纳4万人口的生态城市——马斯达,这里没有汽车、完全依靠太阳能。阿联酋总统谢赫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对此深感兴趣,一下就定制了两座,每座造价高达150亿美元。
仲夏时节,油价超过130美元每桶,政府层面关于石油供应的对话也如火如荼,人们担心油价会达到200美元一桶的天价。随着人们抢着购买小排量汽车、安装高能效锅炉、转向风能和太阳能,我们看到一直不断增长的排放似乎有了逆转的机会。然而到了12月,全球经济翻了车,油价已经跌破40美元/桶。
世界能不能摆脱石油和化石燃料,将决定未来20年的全球可持续性。在政策日程上,低油价向来就是能效的天敌。经济衰退破灭了刚刚鼓起的绿色经济泡沫。急中才能生智,没有人会投资去发展那些风险很大的新技术,各国也会坚持使用廉价的肮脏能源。
部分情况就发生在2008年末。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对回收材料需求直线下降,使得纸张、塑料和金属价格猛跌,美国和欧洲的城市不得不重拾回收项目。与此同时,南非在12月宣布它无法承担“清洁”的核电站,计划大规模增加廉价但污染严重的燃煤电厂。英国也提出了增加露天煤矿的计划。
更乐观的人们认为,经济衰退不仅能检证不可持续的增长,还能让世界制订更加明智的政策。绿色领袖们表示,各国政府面临着一个历史性机遇,可以在经济麻烦面前为他们的经济提供“气候防护”。奥巴马和布朗都说过,绿色建筑、风力发电、太阳能供热和其它绿色技术都能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
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能源权威们的支持,如落基山研究所的联合所长阿莫利·洛文斯和环境分析家莱斯特·R·布朗,他们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需求已经把可再生能源推上了一条无法逆转的道路。
2008年是多变的一年,充满了危险的不确定性。但是如果各国政府不进行变革,这一年可能就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了。
文章来源:www.guardian.co.uk
卫报新闻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