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大巨头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在破产边缘走了个来回,虽然布什政府提供了紧急贷款援助,但是未来美国汽车企业能否像1970年代从石油危机中脱身那样,重新走上世界强企之路,存在着不少变数。
作为与美国国土面积差不多大小、人口数量又远远多于美国数倍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重要十字路口。
在此次经济危局之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外资、合资、本土汽车企业都随着市场蛋糕的快速增长分得各自一杯羹,但是和美国人的消费理念一样,“大车情结”一直在中国消费者中占据着更主要的地位。
高贵的身份、财富的炫耀、谈判的需要、舒适豪华的追求,这些都主导着许多消费者的购车行为与用车习惯。甚至政府部门也都强调大车的重要性,把大车看作是城市名片的重要象征,而小车则被视为小丑给以横眉冷目。政府的作为不仅仅表现在限制私家车拥有使用小车的道路空间,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的车辆采购,从没有把小车作为第一选择对象。
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是900多万的年产销规模,未来中国达到年产销2000万的规模不是没有可能,在这样的一个市场增长空间下,我们前半场已经失掉了调配车辆结构的打好机会,那么下半场就必须全力赴以。
而制定“大国小车”作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基本国策,刻不容缓。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日本小车市场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这是与这些国家的国土面积与资源容量的限制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国民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若非这些国家的政府制定相应的小车策略,相信这些国家和地区并不能就奠定小车为主的市场格局。
反观美国,由于美国市场的特殊性,大国文化、强国文化辐射到汽车消费市场就是大车文化。而美国政府的放任,更加促成了大国大车的汽车市场氛围。
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文化,就让日本车在1970年代利用石油危机,长驱直入美国市场,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文化,让今天的美国三巨头一再濒临破产的尴尬。
今天的世界,资源稀缺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资源消耗的矛盾中心,大国并不等于资源可无节制的使用。今天的油价尽管降得很低,但是aihuau.com石油资源的紧缺仍将是一个制约汽车市场的最重要的问题。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汽车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市场政策来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来反映未来庞大汽车市场带来的更多的社会、经济问题。
燃油税、购置税、财政投入等等,都是很好的办法,但是并不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根本办法。
在此之前的某些政策,已经限制了那些本来在小车领域有着优势的技术并不领先的本土企业,那么在这之后呢?重新考虑未来的汽车政策,特别是制定“大国小车”战略作为基本国策,是不仅仅对本土企业有利的事情,也是对中国的环境、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当然,我们说的小车,并不是质低价廉的代名词。时尚、安全、高效、新能源,是未来小车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而鲜明提出“大国小车”作为国策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