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改革30年中发生了巨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太白酒的品牌也不断提升,在改革创新中崛起,跻身于全国白酒100强前50位。
与众不同的酿酒文化 陕西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国营眉县太白酒厂。1983年10月,在距该厂7公里处的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了一套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包括有5只小杯、4只高脚杯和1只陶葫芦。考古专家经过鉴定确认:这批古陶器为酒具无疑,器物为泥质红陶,烧成温度为900度,有5800—6000年历史。关于人工谷物酒的起源,曾经有过距今约4000年前的杜康、5100年前的仪狄发明造酒之说,这次考古发现将我国造酒的历史提前了几百、一千到两千年。太白酒产地眉县出土的古陶酒具,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出土的最古老的酒器,是中华酒文化的瑰宝,它为研究为我国乃至世界酒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物证,为探讨中华原始酒文化找到了珍贵的标本。 5年进入白酒100强1998年6月8日,张吉焕出任陕西省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原陕西太白酒厂)董事长时,企业的生产经营走到了历史最低点,累计亏损2228万元,拖欠银行利息690万元,国家税款1239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33%。面对企业连续多年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几乎停工停业的情况下,张吉焕紧紧依靠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艰辛的扭亏脱困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使太白酒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实现了“一年脱险,两年脱困,三年步入良性循环,四年达到快速发展,五年进入全国白酒100强”的总体经营目标。 1998年到2007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8亿元,上缴税金3.2亿元。其中2007年实现产值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销售收入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利税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使面临破产的企业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营销“大转变” 张吉焕认为,主要领导的工作思路清不清晰,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经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果断调整企业的工作思路、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制定了“质量第一,严格管理,调整结构,扩产提效”的治厂方针;明确了“选雪水纯粮,集千古妙法,融现代科技,酿太白美酒,筑质量体系,保顾客需求,随时代俱进,与诗仙同辉”的质量方针和“走凤香、浓香和兼香三个香型同时发展,以凤香型为主”的酒体发展方向;确立了“以销售为龙头,以质量为保证,以生产为供应线”的经营思路和“培养一流销售队伍,主攻省内市场,开发省外销售领域,提高优质酒销售比例”及“以普太酒保市场,以优质酒创效益,以饭店为主攻方向,以费用包干激励人”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了“先有市场,后有工厂”、“资源共享,网络共同”、“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让商家赚钱是工厂发展的硬道理”、“质量加诚信,网络加终端”的营销理念。2007年,公司为了获得更好更快发展,邀请全国着名白酒专家和营销专家召开了中国太白酒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使企业核心理念和经营模式跃上了新的台阶。 “大手笔”剑指中高端 与此同时,张吉焕决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省外市场开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先后成功地开发出了3个香型、5个规格、60多个新产品,使太白酒品牌形象大幅提升。2006年里, 太白酒业公司重视品牌延伸,产品线整合,制定了品牌建设方案。其市场操作都是在这两个方案前提下进行的,删减了效益低下、对骨干品牌有干扰的品牌,保护了强势品牌。因为强势品牌的延伸,企业出现了4个2000万元以上、4个1000万元以上的经销商。 品牌整合和高档产品开发取得收益后,公司决定提升品牌高度,向高端进发。成功开发出太白“大手笔”系列酒,在2006年的西安秋季糖酒会上一炮打响,其中3款被河南、北京等地经销商看好。将“大手笔”作为战略品牌,以太白第一品牌打造,以最好的基酒做好“大手笔”,提高高端品牌的竞争力,以此重塑太白酒形象,充实低端与高端的市场空间。太白酒业公司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依据市场的变化不停地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出现了连续第9个快速增长的年头。 2007年11月18日,太白酒业公司《发酵法凤兼复合型白酒生产工艺研究》项目经过长期试验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008年取得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并通过了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评审。标志着我国白酒又一种新型酿造工艺正式定型。 (孙昱 周强 吕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