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从平凡到不平凡的历程:西游成功学》
八、对错思维 生活,不是“棒子”游戏 西游取经的过程,是孙行者一路施展棒子的过程!看起来棒子打得很热闹,实际上打得够辛苦。耍棒子,无非是争一个是与非。 现在的电影电视,到处充斥着暴力和残酷的战争场面,好像越暴力,越残酷,才越有震撼力。 如果有导演重拍《西游记》,还是不要刻意宣扬打杀的好。小说的本意并不是显示孙行者的“棒子”有多厉害,恰恰是反映了“棒子”的失败。世界上“棒子”厉害的民族,不是优秀的民族,最后必然失败。生活中,“棒子”太厉害的人,我们也难以接近他;夫妻双方成天耍“棒子”,家里也不会太平;企业里面玩“棒子”文化,就不会有活力和生气…… 看看那些好莱坞大片,某某著名导演的巨片,战争场面如何悲壮云云。我在想:赢的一方很高兴,很英雄,输的一方难道就那么可恶?究竟谁是正义?又由谁来定义正义?看着那些影片中的特种兵,一个人杀死那么多的“敌人”时,你是觉得刺激、过瘾,还是觉得世界大牌导演也很悲哀呢? 当枪口指向我们的时候,你还会平静吗?你还会欢呼吗?你还会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吗?生活,不是“棒子”游戏,我们经常在判定“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个人可以,那个人很差劲”,“这个人有本事,那个人没能力”,我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呢?

第三节挑战你的思维模式 一、从单一思维到开放思维 孙行者力战狮驼岭 孙行者大战狮驼岭的时候,就是典型的单一思维。如何典型? 太白金星见取经团成员一行即将到达狮驼岭,就提前变做个老头,向行者和八戒告知狮驼岭的可怕,给他们打“预防针”。行者骄傲狂躁的态度令老者(太白金星)很不满意。人家一番好意来给你打“预防”,你倒好,不当回事,不等于我太白金星白说了?分明是在浪费我的唾沫星子和感情啊!行者的态度也令唐僧不满意,又派八戒去打听。八戒去后,也和孙行者一样,不当回事,可恼了太白金星。最后,太白金星向八戒扔出了底牌:一共有三个神通广大的魔头,光数得清的小妖就有四万八千个,满山都是(我们且当魔头和小妖是“困难”好了)。这下子可吓坏了八戒,他赶紧跑回来,吵着要各自逃命。孙行者后来追上老者,才知道他是太白金星,太白金星说:“大圣勿怪,这魔头果是神通广大,只看你那变化机谋,方可过去。如若怠慢,其实难行。”“变化”,就是要开放思维。不开放,怎么变化? 太白金星的话,对孙行者和狮驼岭三个魔头的斗争,起了一些作用。孙行者打破了单一思维,而运用了有效的变化计谋:变化成巡山的总钻风,从一群小钻风口中打听到了三个魔头的住处和本事,还运用“恐吓计”吓跑了洞口的一万多小妖;又变成小妖混进洞里。不过,孙行者还是未能善始善终,他那“不以为然、掉以轻心”的本相很快就露了出来。因为单一思维,他变成了小妖,却收不了身,而自己忍不住高兴就暴露了自己。又因为他“十分逞能,只相信自己”的单一思维,导致他严重轻敌,以至于差点送掉小命。看,老魔头拿出宝瓶要装他,声称喊几声就可以把他装进去,他偏不信,还开玩笑式地“积极配合”,结果答应了几声,就被装进了魔头的宝瓶。即使被装进瓶子,这个家伙也不老实,又是说话又是发笑,根本不当一回事,结果差点被弄死!请听听行者此时的心声:“师父啊,当年蒙菩萨劝善脱灾,我与你千辛万苦,指望同证西方,共成正果。何期今日误入此中,倾了性命,想是因我昔日名儿,故有今朝之难!”应该说,这番话已经比较接近答案了。行者不正是一直抱着什么“齐天大圣”的名头在自我陶醉,目空一切,觉得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吗?名声不正是害了他么? 单一思维,主要因自我而引起。“自我”太深太顽固的人,自然无法开放思维。 后来,行者拿了菩萨的三根救命毫毛才得以脱身。但我们的“救命毫毛”在哪里?谁会赐予我们“救命毫毛”? 孩童时期,我们的思维无所顾虑,四处奔放,成年了,我们却更多地、日复一日地走入单一思维。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他们的思维开放性已越来越小。经验、成见、自我膨胀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内容。只有打破单一思维的框架,不断地走向更加开放的思维,我们才能接受更多的新知,才能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二、从自我思维到他我思维 “辟火罩”的用法 观音禅院的老和尚有“袈裟收藏癖”,他提出借唐僧的袈裟“研究”(欣赏)一晚上,然而借到手后又要得寸进尺,想一直把它放在身边,永远不离开自己。有了这样的念头后,老和尚和他的徒弟们商量起来:还是干脆放火烧死唐僧和孙行者,这样就可以把袈裟占为己有。 就在和尚们准备放火的时候,孙行者知道了他们的计划,于是立即腾云驾雾,到天上向广目天王借“辟火罩”救师父。广目天王感到很奇怪:“要灭火救你师父,用水不就得了,要什么‘辟火罩’?‘辟火罩’只能用来避开火势啊,但水可以灭掉火啊!有火不灭为什么却只是避火呢?”你知道孙行者是怎么对天王说的?“你哪里晓得?我用水救,火烧不起来,但用‘辟火罩’却可以不怕,我只要保住唐僧就好,其余的才不管,烧干净才好!”天王的回答很深刻:“你这猴子,还是起了不善之心,只顾了自家,就不管别人。”但碍于面子,又见猴子催得急,天王还是借给了他。 猴子借“辟火罩”回来后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他看着禅院熊熊火起,这家伙只是用“辟火罩”罩住唐僧、白龙马和行李,自己却坐在一边的屋顶上欣赏火势,估计是一边看火,一边在拍手称快,难怪中国有个“隔岸观火”的成语。行者似乎觉得不够过瘾,于是又恶作剧地吹上一口气,刮起风来,真个是“煽风点火”,自得其乐。火借风势,一下子把禅院烧得破壁残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