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荀子:重礼尊君,礼治法治(1)



系列专题:《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管理治国》

  五、荀子:重礼尊君,礼治法治

  荀子也曾周游列国,但同样与祖师爷孔子一样,只做过兰陵令之类的小官而已。曾经长期游学于齐国的稷下学宫,三度出任学宫的最高学官――"祭酒",耳濡目染过其他学派的熏陶。如果说,孔子治国之道的主旨不外乎仁政与正名的话,那么,孔门后学荀子在"正名"方面颇有一点成就,因为正名与礼治似乎表里互见,后世的政治学者便将荀子奉为先秦礼治之论的集大成者。

  儒家礼治所推崇的礼仪,当然不仅仅是人生之中的冠婚丧祭之礼,如果将儒者局限于此种作揖打躬的礼节,可能就会有些误解了。礼治是安排社会秩序的典章制度。不过,荀子之前的儒家思想总是将人性看做是善良的,所以在纠正时弊上只能隔靴搔痒,而教化之功也总是显得力有不逮。

  力主性恶 明分而群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性恶》

  "相高下,视墝肥,序五种,君子不如农人;通财货,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荀子·儒效》

  孔子没有对人性做出过判断,认为先天并无善恶之分,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也";而孟子则认为人性是善的,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与孔子和孟子迥异的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仁义礼智等善的品德是后天人为促成的,所以会破坏社会秩序,颠覆国家政权。如果放纵人民,任其本性而不加节制地自由发展,就会导致社会的纷争与混乱。

  秉持性善论的儒者往往是率性而为的,譬如孟子;而认为人性本恶的儒者,譬如荀子则力主制性节欲(而非绝欲),尤其注重礼治。礼治的真正目的就是借节欲这一手段而使全体人民的生活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所以荀子认定"人生不能无群",必须分工合作才可以图存,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必须以礼来界定,制礼方可明分,所谓"农农、士士、工工、商商"是也。

  荀子认为,只要社会有了分工,那么治国者与他的属下之民就有了区别,"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此说本来与孟子的"劳心"与"劳力"之分没有两样。不过,荀子敢于明确地强调社会的等级差别,譬如"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富贵轻重皆有称也"。所以,社会等级不同,社会地位也不同,待遇就有了差异:"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在荀子看来,正是因为社会有等级之别,而且等级合理,才能使人民各安本职各守本分,社会才能有正常的秩序。君臣、父子、夫妇的尊卑等级就是一种人伦,家国合为一体。孔子最初倡导的"正名"之说至此才得到了细化和明确,荀子的"人伦说"也被后世的专制王朝长期视为社会正统,中国社会的伦理传统就此奠定。

  荀子的礼治理想是"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所以,他还对伦理规范作了详尽的界定,为人君者"以礼分施,均徧而不偏",为人臣者"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为人父要"宽惠而有礼",为人子要"敬爱而致文",为人兄要"慈爱而见友",为人弟要"敬诎而不苟",为人夫要"致功而不流,致临而有辨",为人妻要"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荀子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得偏废,所谓"偏立而乱,俱立而治"是也。

 第11节:荀子:重礼尊君,礼治法治(1)
  裕民富国 节用以礼

  在荀子看来,礼治的最后目的是养。这一点与孔子还是一脉相承的,也可与孟子引为同道。其富国之道是"节用以礼,裕民以政"。裕民以政也不外乎是"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与孟子相去不远。不过,荀子还有流通财物之说较为著名,可使天下物产以有易无,相互供给,"四海之内若一家",百姓得养而安乐。其裕民之策是力主扩张供给,认为这才是富国的关键。

  荀子认为,欲望是物质生产的动力,但又须节用以礼,适可而止。他觉得政府没有必要遏制人民的欲望,扼杀人民生产的动力,以至于天下富裕竟成奢想而如镜花水月,如果全天下都贫困,那么社会就会滑入到危险的境地。

  荀子养民之策因为其强调礼治而与其儒家先贤有所区别,关键的一点就是等级。他认为,国家也好,社会也好,一切都有等级之分,所以,必须按照个人之贤能来决定财物的多寡,所谓"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推而广之,"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如此礼治之下,人民才能够安于本分,纷争与社会动乱也就不会滋生。

  然而,荀子的礼治之处又有特异的政见。"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虽然讲究社会的等级,但又对阶层持有破格之论,不平之中暗寓了出类拔萃的念想。可以说,此论上承孔子以德从政的理想,下开秦汉布衣卿相之风气。

  荀子身处于战国末年,各国竞霸,人心思动,社会阶层的流动已经司空见惯,其礼治之术不过是对天下士子奔走诸侯的现实表示默认而已。百家争鸣激越之时,诸侯各国先后谋变,法家功利之士已经身居治国之主流,儒、道、墨等家只能作壁上观,无可奈何。荀子的礼治虽有深入细化的探索,但被法家挤到了边缘的尴尬处境也迫使其所代表的儒家作出了转向"隆礼重法"的选择。

  尊君以礼 可诛可杀

  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故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荀子·王制篇》

  天下专制前夕,法家春风得意。儒家的礼乐仁义之政不能进入诸侯君主的法眼。荀子坚守了儒家的仁政之本,但是想要做官还得放下身段贴近现实。孔子虽有忠君之论,但没有明说,只是为了饭碗,做官而已;孟子则贵民轻君,没有衣食之虞,怀抱修身兼济之才,做不做官进退自如;到了荀子,则大唱尊君之论:"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将尊君列为儒家要道之一,甚至开始大言不惭地宣称"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这与孔子的"天无二日"并无显著的差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1367.html

更多阅读

2002年的第一场雪下载 第11节:第一章 房地产的第一场雪(7)

系列专题:《楼市的震荡与洗牌:地产大博弈》  在中天置业的行业阴影下,入冬以来最强劲的一股寒流也开始袭击上海。经历了持续的成交量滑坡,上海地产中介行业也开始重现久违的关店现象,并呈现出蔓延之势。2007年11月,上海约1/3的地产中介

第11节:第三步:克服怯场心理(1)

系列专题:《让你薪水倍增的13步:从1000到10000》  第三步:克服怯场心理  ◎ 阿凡提示  谁也不会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很在意别人给自己的第一印象。无论在什么场合,人们都喜欢用自己的“第六感”来感觉一个人,这个是否可以成

第11节:周瑜VS曹操

系列专题:《三国职场人生》  第二节:周瑜VS曹操, 充分发挥优势是守好家业的唯一选择  三国典故:周瑜赤壁败曹操 周瑜对孙权说自己已经想好对策了,能够打败曹操公司的收购行动。孙权放了心,于是让周瑜担任公司执行副总,全权指挥这次反

第11节:第四章:启明星(1)

系列专题:《牧童艾雷由励志走向成功:十羊皮卷》  第四章:启明星  "父亲,我们要到哪里去啊?"  穆尔基尼跟在父亲铁尔干身后,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这已经是一个小时内穆尔基尼第五次向铁尔干提出的同样的问题了。  但是,每一次,铁尔

声明:《第11节:荀子:重礼尊君,礼治法治(1)》为网友你追捧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