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西学东渐后的唾沫与热血(2)



系列专题:《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管理治国》

  然而,在君主专制之下,即使儒者也只能无可奈何,只能在儒学内部挖潜思想资源。所以,郑观应等人因袭了黄宗羲的思想,认为君主应当"视己为天下之人役",把自己看作民众的公仆,为天下民众服务。谭嗣同则指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而且说得更为直截了当,"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儒者旁征博引,从黄宗羲上追孔老夫子,而且不遗余力,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1年,33岁的康有为开始在广州设馆招徒,以"万木草堂"推介自己心中"大同世界"的理想。初时不太出名,只有19名学生,惨淡度日,到了后来名气大了,就有了最为著名的学生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讲学可算是惊世骇俗,就是以自撰的两本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宣讲内容,不仅讲解孔子、佛学、周秦诸子学、宋明理学,还给学生传授一些西洋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原理及中外史学。

  康有为的胆量来自于他日常饱读的欧美、日本杂书。《新学伪经考》就是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将东汉以降所有儒家恭奉的传统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儒学源自荀子,"孟学绝而孔学亦衰"。――此说彻底解构了传统儒学,从气势上震慑了那些以正统学派自居的儒学名宿,多少动摇了守旧派多年来"恪守祖训"的信念,给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开辟了一条新路。《孔子改制考》凭借的是孔子《公羊春秋》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的"大同"思想,鼓吹托古改制以改造儒学,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末王",认为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必将经过三个阶段,也就是"据乱世"(君主专制时代)、"开平世"(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民主共和时代的"大同世界")。而且他认为,"据乱世"只有经过变法维新才能进入"开平世",最终达到"大同世界"。

  上述两书是康有为变法前影响最大的著作,不是一般的"考辨专著",而是谋求改制变法的理论著述。披的是经学外衣,挂的是孔圣招牌,以孔子著而不述的微言大义来颠覆孔门后学的各种旁门杂说,无非是想减轻一点非圣无法的压力。康有为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然而,他所谓的"变",只不过是温和的"渐变",而不是凌厉的"骤变"。而且为了变法,他一度收起了"开议院"、"兴民权"的旗帜,认为尊崇皇权,依靠皇帝才可以推行变法。

  不过,"民主"、"民权"已成了那个时代朝野之间使用频率颇高的词汇。郭嵩焘1878年5月19日的日记写道:"西洋政教以民为重,故一切取顺民意,即诸君主之国,大政一出之议绅,民权常重于君。"同一时期的黄遵宪在其所著的《日本国志》记述:"近日民心渐染西法,竟有倡民权自由之说者……百姓执此说以要君,遂联名上书,环阙陈诉,请开国会而伸民权。"

  1895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参加会试之际,正是《马关条约》签订之时。他带头鼓动各省举人1300多名联名上书皇帝,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论述了"富国"、"养民"、"教民"等具体措施的万言书,要求变法图强。虽然都察院以条约已签无法挽回为借口,不敢接受万言书,没有达到上书皇帝的目的,但此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集会上书、参政议政的先例。――这就是近代史上名噪一时的"公车上书"。

  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随《邸报》免费赠给京官,以便变通风气,在官员中的影响力卓著。此外,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下,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并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鼎力支持。康有为亲自撰写《强学会叙》,指出中国已陷入"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洞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的危局之中,唯有变法才能民族图存。不久,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并出版了《强学报》,南北遥相呼应一时壮观。――维新之风渐开且再难遏抑。

  1898年,在光绪皇帝以及一些得力的大臣支持下,康有为联合了许多有志之士,开始了维新变法。然而,新政仅维持了百日左右,便遭到了慈禧太后的封杀,光绪被囚,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染法场,康有为师徒数人事先获知消息,走避使馆,先后逃往海外。此后,康有为在日本组织了保皇会,后改名为国民宪政会,仍然鼓吹"君主立宪",驳斥民主革命。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曾说"新朝必变前朝之法";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又说中国之危在于尽弃国粹,思想日趋倒退,前后判若两人。终其一生,始终赞美君主立宪而痛斥民主共和,虽然他自己解释说"仆戊戌以来,主张君主立宪;自辛亥以来,主张虚君共和",但已经没人相信他了,因为没有了道德上的优势。张勋复辟时,康有为或许是一时不甘寂寞积极为之筹谋,彻底蜕变成了"复辟的祖师"。

 第36节:西学东渐后的唾沫与热血(2)
  康有为另外还撰有《人类公理》书稿,但在戊戌变法时期一直没有发表,而且书稿秘不示人,只"私下对梁启超、陈千秋等讲授",改写妥当之后就成了《大同书》。康有为在《大同书》里认为,"公羊三世"里的"太平世"就是大同世界,是人类"至善至美"的理想世界。这一世界摆脱了乱世的各种"苦道"。社会上致人犯罪的政治经济根源消失了,人性也将可以充分伸展。从而,社会就可以达到"治之刑措",以至于"太平之世不立刑"。除了"大同世界",也极力推崇"天赋人权",民众还应该有"自主自立"之权――几乎是旷古未闻,也招来许多迂腐儒生的叫骂,譬如"无父无君","明则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纷纷要求朝廷将该书查禁毁版。变法维新时,康氏宏论并无大碍,而失败之后,此书也被查禁。

  值得一提的是,谭嗣同自许为康有为的私淑弟子,著有代表作《仁学》,但思想与康有为分野悬殊。谭氏从孔子"仁者爱人"和墨子"兼爱"思想精神出发,大声疾呼国人冲决人世间种种网罗,挺身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变法图存,故其《仁学》堪称中国19世纪末的人权宣言。他认为,"君主废,则贵贱平;公理明,则贫富均。千里万里,一家一人。视其家,逆旅也;视其人,同胞也。父无所用其慈,子无所用其孝,兄弟忘其友恭,夫妇忘其倡随。若西书中《百年一觉》者,殆仿佛《礼记》大同之象焉。"

  与谭氏同时代的文廷式也认为,"君权无限几于无法",并对民主共和的近代欧美政治体制深表礼赞。朝野之间的文化人吁请变法图强,几乎同声相求。易鼐在其《中国易以弱为强说》文中主张,"天下之大权,当公之于天下,不可柄之一人。"稍后,梁启超在辛亥前后明确地将"民权共和"与御侮救国视为珠联璧合之利器,亦即思想文化上的维新启蒙与现实社会中的救亡图存只有表里如一,才能所向披靡。"所谓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1343.html

更多阅读

第36节:把客人的胃口养大(2)

系列专题:《改变命运的态度: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问题是这位客人身材非常壮硕,体重将近160千克,腰围当然更是可观。他非常清楚,自己这种身材可不是随便逛逛街就能买到衣服的,更何况是一件泳裤。他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到饭店的商品店去看

第11节:美国大学的成就与危机(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除了这种精英教育外,对美国大学体系的评估,还要看其社会效益。在这方面,美国的大学也许更是鹤立鸡群。在美国,大约有1/3的适龄人口在大学读书。在这些人中,又有1/3会读研究生学位。高等教

第36节:小老板的生意经(36)

系列专题:《45个赚钱诀窍:小老板的生意经》  小李的家乡在湘西,人们并不富裕,近几年靠发展旅游才开始有些转机。因为拍过电影《芙蓉镇》,所以吸引来不少旅游者,带来了一些变化。不过,大多数老乡们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简单生活。

第36节:大易的功能(8)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当管理者确定要改变目标时,对于甲和乙的“认知”,便是“知象”的运作。所谓认知,指对问题所做的必要了解。同一个数,有不同的象;同一种象,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认知。  服务人员异口同声,向顾

第19节:一个学者的幸福与思考(4)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中国样本:解读时的独立与深刻  在两个女儿看来,陈志武和普通爸爸没什么两样。每天早晨,他送她们上学;每周,花半天左右时间处理对冲基金公司的事务;每年,大概有90~100个学时左右的教学

声明:《第36节:西学东渐后的唾沫与热血(2)》为网友南岸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