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系列专题:《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管理治国》

  二、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第44节: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将中西方的历史做个纵横比较,就很容易察觉,两地社会的差别就表现在商人阶层的有无。虽然两地都有过鄙视商人的恶习,但西欧没有中国那样长久。中国的皇权专制社会一向秉承了"重农抑商"的传统,但是,即便历朝历代的政策如此,也根本禁不住商人们的逐利冲动,至少在经济贸易上,非但并不落后于西欧社会,反而遥遥领先。经济史学家的数据显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1820年,中国仍然坐享贸易顺差,而且国民总值位居世界第一。

  文艺复兴运动只是意外地彰显了西方世界的个人主义自由精神。――思想的动力总是落后于现实的行动。1490-152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冒险和新教改革,几乎一夜之间就永远地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欧洲人占领了西半球,而且还挺进到了东南亚。探险家航海并不是没有私心,幻想一夜暴富是当时欧洲人的梦想。海外航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找亚洲的香料和其他奢侈品。――这是商人的作为。

  熙来攘往的本性

  人类的本性都是一样的,追求财富就是共同的人性,是不需要学习的。"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司马迁就是这样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没有追求物质享受的想法,没有追求财富的欲望,那人类就仍然在原始丛林中追逐鸟兽茹毛饮血了。

  司马迁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掩饰人类自身活动的功利特性。不过,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也有儒家、法家等好几家的先贤特别宣扬要"重本抑末"。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将民众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因为务农极为单纯,可以满足裹腹之欲,还便于管理。――这是"本",而经商则被贬为"末"。从先秦到清末民初,几乎就没有变化,成了一大传统。

  司马迁虽然经历过汉代初年的兴盛,但他的脑袋里还是有"农本商末"的想法的。他特别称道社会上那些凭借生产经营而致富的人,认为这些人都是"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不过他还是有点担心所有的人都去经商,所以想着如何"固本"。他认为商品经济的过分发展,会导致兼并、投机,去本趋末,影响农业生产。他觉得需要采取某些干预,使"农末俱利"。开明如司马迁这样的学者,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不过,"贤人所以富者",还是值得称道、借鉴的。司马迁撰写《史记》时仍然开辟了《货殖列传》为商人们立传,就是为了"令后世得以观择焉","智者有采焉"。

  天下人并非都是追逐名利之徒,但世界上也没有与名利无关的人。追逐名利是极为平常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孔老夫子就是要将商人们贬低一下,所以要在人群中分出君子和小人的高低来,而且还要转过身去鄙视一下躬耕农桑;不过,即使治国好手――管子也将务农视为人民的根本,要"禁末作文巧","末作"就是经商,"文巧"是工匠之流,因为管子认为,"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杜绝了手工业与商人就等于杜绝了游民的来源,因为游民往往是颠覆国家政权的中坚力量。

  人类向前的动力

  15世纪中叶以前,地中海一直沟通着东西方的贸易。东方的丝绸、瓷器、珠宝和香料等商品经陆路运到西欧,价格昂贵,而欧洲唯一的通用货币――黄金因此大量外流。1453年,拜占庭帝国崩溃,奥斯曼帝国崛起,他们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除了对过往货物征收苛捐杂税以外,还放任海盗劫掠,使运抵欧洲的商品大减而价格暴涨。其时《马可波罗游记》已经在欧洲广为流传,西欧人误以为神秘的东方黄金遍野,他们急欲摆脱阿拉伯人的关卡,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东部的新航道。

  中西社会从1500年左右开始拉开差距,最初当然还只是思想上的。文艺复兴为西方社会各阶层提供了一点地理常识,探险家从此敢于冒险,航海求财。追求财富的动力促使他们改善了造船和航海技术。因为航海远行的风险极大,后来逐步就有了股份制公司以及银行汇兑、证券集资等金融手段。

  15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道以后,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许多垄断的商业公司。1600年,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在伦敦诞生,原本的幌子是做大买卖,后来慢慢演变成为掠夺各殖民地的工具。因为英国女王颁发了特许状,自己也占有股份,有王室的武力支持,东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疯狂地掠夺资源。有个玩笑说,为了筹集资金,他们就开始发行白条(stock),而白条债券是没办法还的,于是聪明人想了个办法,建了交易市场(stock market),宣扬东印度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现金流,让大家拿白条交易,股票遂由此而来。

  学界多认为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1601年按合股原则组建了远征队,开始其印度的贸易航行,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的鼻祖;但也有学者认为荷兰的东印度公司1602年将其经营马来群岛的几家公司合并成了最早的股份制公司。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问世,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首次挂牌交易。股票顺理成章地成为市场上的宠儿,投机商人的疯狂炒作使有限的股票翻上几倍。资金的流通汹涌澎湃,荷兰人为此组建了银行,并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托公司统一成融会贯通的金融帝国,财富也为之爆炸式地激增。

  英、荷、法等国为了支持商业战争需要国家大量的财政支出,因此就产生了现代的国家公债制度。银行以国家名义向国民发放公债,将巨款贷给政府,获取丰厚利息。由此,银行巨头、金融家、经纪人、证券投机家和交易所日渐增多。――可见,追求财富是万世不易的社会推动力,而中国的历代专制君主之所以厉禁经商,恐惧的还是商人们恃财夸富,乱了自己的权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1335.html

更多阅读

第44节:第四章定位辩证法(1)

系列专题:《营销组合新战略:定位定天下》  第四章定位辩证法  第四章定位辩证法  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在发迹之后又重归覆灭?  为什么中国企业总是在"做大"之后却做不强?  为什么企业越"发展"越容易掉入"自杀"式

第44节:短线铁律(44)

系列专题:《变股市为聚宝盆:短线铁律》  3.3 搜选股票策略:如何找好股票  选股票相当于军事上“多目标选择的困惑”问题,在经济学意义上属于机会成本。选股通常有两种方向,一种是根据基本面,自上而下(先宏观经济、产业,再行业,到公司)

第44节:危机、选择和出路(9)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以上三张大单,都是以万亿计量,会落入谁家呢?  美国在21世纪内,必须是财富和货物净流入者,美国需要有人长期、不间断、持续地买单。财富和货物必须从穷国逆向流出,必须以世界各国之物力,

第44节:偶尔耍耍小聪明(1)

系列专题:《求职全攻略:面试,你的价值在哪里》  第12节偶尔耍耍小聪明  ——巧妙应答电话面试  天气渐渐炎热,北京的天气素来喜怒无常,昨天还能穿长袖,夜里下过  一场雨后,今天便气温高得能穿裙子了。小丫从澡堂洗完澡出来,走在通

声明:《第44节: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网友赐你一脸生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