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创业领袖:企划能力与人格魅力(4)



系列专题:《解析中国皇朝管理:黄色管理》

  两汉交错期间,绿林、赤眉起义反对王莽。起义军虽然在开始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当王莽回过神来,组织大军围剿时,起义军开始遇到危机。外部王莽的军队拼命围剿,起义军内部没有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领袖,矛盾重重。义军内部各派系斗争的结果是立软弱无能的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即更始帝)。如果在太平盛世,像刘玄这样的皇帝至少不是一个昏君,但是在创业阶段,这样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又怎能担当领袖统帅群雄。公元22年,王莽派王邑、王寻率领四十二万人马,号称百万,围困绿林军的军事重地昆阳,而守城的绿林军只有八九千人。在这改写历史的关键时刻,刘秀(后来的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以冷静的分析和远见卓识,说服众将守城待援,自己只率领十三骑出城调集援军。援军来到之后,刘秀率三千敢死队偷渡昆水,冲击王邑和王寻的大营。昆阳城中的绿林军也冲出来与刘秀的援军内外夹击,终败王邑和王寻。昆阳之战,刘秀以自己的才能和勇敢,创造了两万打败四十二万的奇迹。

  昆阳之战使刘秀在绿林军中的声威大震,刘秀成为事实上的领袖。昆阳之战也开启了刘秀的帝王之路。在这场战役中,刘秀崭露头角,尽情挥洒了他的"王者风范",他所体现出来的胆量、见识、气度和决策能力都是无人能及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号令群雄,成为创业集团的领袖。而这个创业集团也因为有了刘秀这个领袖才能所向披靡,最终创业成功。

  纵观中国古代皇帝的创业历程,我们总能发现成功创业集团都有一个英明的领袖,和以这个领袖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刘邦集团领袖刘邦,核心领导层是被刘邦称为"三杰"的萧何、张良和韩信,其他重要成员有曹参、樊哙、周勃、英布、彭越等人;隋末李渊集团的实际领袖是李世民,其领导集体有刘文静、裴寂、李靖、徐世绩(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功)、长孙无忌、房玄龄、秦琼、程知节(程咬金)、殷开山、尉迟敬德等人;五代末年赵匡胤集团领袖赵匡胤,核心成员有赵光义、赵普,以及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石守信、王审倚等人;元末朱元璋集团领袖朱元璋,核心人物有李善长、冯国用、刘基(刘伯温)、徐达、胡大海、常遇春、汤和、邓愈等人。

  团队领导者需要有人格魅力和王者风范。取天下之道,有"霸道",有"人道",但更要的是"王道"。"王"者,不向人施威而威自生,不向人发号施令,而别人甘心听从,"王者"之气,使他人心悦,众人心服。在这样的团队中,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团队发展壮大。在现代,人们形容一个商界巨子,常常说他建立了一个"帝国"。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事业、为人、风范、举止等都体现出一个强势的王者风范。

  一个创业团队的成功需要一个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而一个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不依靠团队的力量,只依靠自己的那点"智慧",即使能够制定正确的战略,本人也是谋略过人,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何况一个人即使浑身是铁,最多能打几颗钉呢?红缨枪再无敌,也只是单枪匹马。君不见纵使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也终败于没有武功的刘邦,可见仅有匹夫之勇是难有担当的。创业阶段,好钢锻造的红缨枪反而不如一块吸铁石,吸铁石自身虽没有过人的武功,却能够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各类英杰团聚到一起,终成正果。因此,创业过程中需要团队作业,需要团队力量。楚汉之争中的项羽,号称"霸王",不可谓不勇;起事于"亡秦必楚"的氛围中,不可谓没有谋略,否则他不会成为各路诸侯的"霸主"。他的勇敢和胆识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他的手下也不是没有谋臣武将。韩信不是曾经在项羽帐前做过小兵吗?范增不也是文韬武略之人吗?可惜项羽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有韩信这样的大将他弃之不用,有范增这样的谋臣他听而不闻。难怪刘邦在谈到自己成功而项羽失败的原因时说,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会用人,好不容易有个范增,他还不听范增的计谋。项羽确实厉害,但伟大的是项羽的个性,而不是他的做法。他之所以失败,并非由于命定。他的错误是只能发挥一己之智之力。用我们的话说,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组织起来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创业团队,或许他根本没这个意识,或许觉得根本没这个必要吧。

 第6节:创业领袖:企划能力与人格魅力(4)
  把握天下大势,知"天时、地利、人和"与"知己知彼",创业的第一个步骤;制定正确的战略,拥有足够的谋略,确立一个领导核心,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创业的第二个步骤。这两个步骤,议论的成份多,如何做的成份少,基本上属于"纸上谈兵",等于才开始动脚走路,漫漫征途刚开始。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这两个步骤是"务虚"而忽视它们。没有这两个步骤,创业的长征就是漫无目的、亦步亦趋;你可能很努力,可能很勤奋,也可能很有创意,但如果对天下大势和敌我态势判断错误,很可能战略错误;而在错误的战略指引下,即使你有过人的谋略,你有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也可能会在漫漫征途中迷失方向;即使侥幸达到目的地,你也会多走弯路,困难重重。仅有这两步永远也创不了业,成功创业还需要第三步,还需要其他条件的支撑。

  第三步关注的是什么呢?关注的是行动力,是组织的效率,以及效率的支撑。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成功创业的皇帝关注三个因素:人才、制度和文化支持。人才是创业成功的源动力。与成长阶段和盛世阶段不同,创业阶段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撑。成长阶段和盛世阶段,由于没有赤裸裸的、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所以对待人才主要是"养起来",不要让人才成为皇朝统治的异己力量。而在创业阶段,处在激烈的敌我斗争之中,必须多方面吸收人才为己所用。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创业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是通过漫长的考试来选拔。因为每一个创业者都知道,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1268.html

更多阅读

第6节:前言:谁最需要阅读本书?(4)

系列专题:《谎言与应对策略:左脸比右脸诚实》  2. 当政界和商界人物的行贿受贿丑闻等事件发生的时候,有关当局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说辞一般都是:“当事人不太小心,没有留意。这是工作不小心导致的失误。”说这番话的人是想   。  (1)

第6节:谁是陈志武(6)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关于这场交锋,郎咸平认为国退民进有问题,因为出现了大量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现象。对此,陈志武进行了系统的反驳:案例研究与学术研究到底有什么不同?国有持股是否是世界普遍现象?民企

第6节:为什么不能总对别人好——距离与美感的关系(5)

系列专题:《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对商家来说,顾客是上帝,你必须提供热情的服务。但是,倘若“热情”过度了,便会使消费者觉得毫无真诚可言,甚至引来反感。这种看似的“热情”,实则比冷淡还难以令人

老子时代 第6节:第一章 老子和他的时代(6)

系列专题:《一语见真谛点破人生:听听老子怎么说》  总之,老子所向往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是原始社会在他头脑中的再次重现,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希望停止战乱,休养生息的愿望。  第四节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

第6节:拯救人类的哲学(6)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正如稻盛先生所言,从人类生存这一角度来思考,现在如果再不提出根本性的对策,一旦超越某种界限,人类文明将一举崩溃。这种崩溃发生在100年后还是500年后,尚不清楚,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

声明:《第6节:创业领袖:企划能力与人格魅力(4)》为网友不再犹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