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析中国皇朝管理:黄色管理》
一、君权与相权:董事长与总经理

古代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皇帝一个人是没有精力来统管天下的所有事情,这需要官僚系统来帮助皇帝治理天下。而宰相则是官僚系统的代表。宰相总领百官,具体处理王朝的日常政务。但是,宰相不是天下之主,只是皇帝"雇佣"来替自己管理天下的"总经理"。宰相权力与皇帝权力的关系,就是相权与君权的关系,也就是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统治集团内最重要的权力关系就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在中国皇朝发展史上,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制度架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化,皇帝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维持皇朝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乃是实现皇朝总体战略目标的一个手段。当然,能否实现目标,还受制于其他许多因素。 宰相,或称丞相,这个职位形成于秦始皇时代。李斯是秦朝的第一任宰相。汉承秦制,依旧在中央政府设置宰相职位,总领朝纲。汉初宰相的权力非常大,对皇帝可以直言不讳,甚至可以自作主张,处理大政。这与当时丞相大多由功臣勋旧担任,君权与相权关系尚未定型有关。这种状况也符合我们所分析的,在创业刚刚结束的时候,在创业期间掌握大权的大臣宿将大多数还掌握着较大的权力。曹参做丞相时,整天无所事事。惠帝刘盈对此表示不满。曹参竟然回答:皇帝陛下垂拱而治,我们这些人则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这等于向东家叫板,宣布公司的事务东家不能干预,这是掌柜的权力。当然,"萧规曹随"所蕴含的深意是另一回事了。汉文帝时,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文帝的佞臣邓通站在文帝的身边,态度十分傲慢。申屠嘉对此十分不满,对文帝说:陛下宠爱邓通,可以使他富贵,但是朝廷的礼仪却不能不严肃。文帝没有当回事,就说,我回头告诉他就是了。在散朝之后,申屠嘉传邓通到丞相府,并警告说如果不来就把他杀掉。最后是文帝亲自求情才赦免了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