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改革与转折:中兴之路(4)



系列专题:《解析中国皇朝管理:黄色管理》

  在皇朝内部,则有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影响皇朝兴衰的最主要矛盾。在成长和盛世阶段,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一般不成其为问题。因为不仅统治集团享受着繁荣的好处,而且被统治集团也处于比较富足和安定的局面之中。但是,盛世阶段皇朝统治集团的内外扩张政策引发了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盛世后期,被统治集团的不满就已经显现。汉武帝统治末期,社会险象就已露苗头。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关东出现流民二百万口,无户籍之民四十万。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关东地区发生农民暴动,"大群至数千人,功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两千石。小群以数百掠卤乡里,不可胜数,道路不通"。清乾隆统治后期也出现了白莲教、天理教等民间团体,这些团体是穷苦百姓不满统治集团横征暴敛的聚合体。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着皇朝政策调整和改革的成败,也是皇朝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所在。

 第44节:改革与转折:中兴之路(4)
  统治集团内部各个派别之间也出现了裂痕。在盛世阶段,皇帝权威极大巩固,统领各派政治力量不成问题。而一旦盛世结束,原来被皇帝权威压制的各派政治力量无不起来争夺权力。作为转折阶段的皇帝,怎样调和、化解、凝聚以至继续统领各派政治力量,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盛世阶段,皇朝政治格局中主要就是两股力量:皇帝与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而在转折阶段,除了这两派力量之外,还出现了"第三种"势力,即外戚和宦官集团。外戚和宦官在汉朝中后期,一直是左右皇权和相权,乃至左右整个朝廷大政方针的重要力量。唐朝的宦官更甚,在唐朝中后期,皇帝的废立都操纵在了宦官手中。明朝的宦官虽然没有操纵皇帝的废立,但是明帝国的主要政策和政治格局还是受到宦官集团的极大影响。张居正作为内阁大学士、首辅,为了推行改革,还需要巴结宦官冯保,而如果没有冯保的支持,张居正的改革也不会推行开来。清朝中后期,宦官虽然没有专权,但是却也极大地影响了清朝的政治格局。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大太监李莲英,虽然没有任何政治权力,但他却是朝廷大臣与最高统治者联络的纽带。李鸿章作为军机大臣,要去见慈禧太后还需要向李莲英送贿赂,而李莲英的一句话就可能会导致朝政的极大变化。

  转折阶段的这三种矛盾,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全面把握,明白自己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知道现在"站在哪里",才能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

  第二节 中兴之主:洞察力与魄力

  创业皇帝首先是马上皇帝,创业皇帝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企划能力带领创业集团打天下;守成皇帝需要高瞻远瞩,为皇朝建立一个稳定成长的框架;盛世之主则是雄才伟略,方能够带领皇朝走向繁荣的顶峰。身处转折阶段的皇帝又需要什么呢?转折阶段,皇帝面临的环境与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和盛世阶段都不同。这是一个皇朝从巅峰走下坡路的阶段,是一个矛盾重重、局面复杂的环境。创业阶段,创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打败对手,夺取天下。成长阶段,皇帝与各种政治力量的目标还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开万世之基业,为皇朝稳定奠定基础。盛世阶段,皇帝面对已经稳定的局面,经济已经恢复并发展起来,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国富民强,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局面。而转折阶段的皇帝,面对着经济凋敝,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矛盾重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局面。在这个局面之下,如何确定皇朝的战略目标,如何平衡各种政治势力以实现改革目标,是需要中兴之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不管是历史上的皇朝,还是现代的组织,中兴之主需要具备如下的素质:首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是因为在转折阶段,各种政治利益交织在一起,局面纷繁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问题异常繁多。如果不能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发现最主要的问题,那么改革的方向、战略就会发生错位,而这个错位所造成后果直接影响了皇朝能否实现中兴。问题既定,方向既定,战略既定,接下来的关键就是领导者必须具有改革的魄力和决心,能够在各种压力下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能够以现实的精神对祖宗成法进行改革。这个魄力可以说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除了洞察力和魄力之外,身处复杂环境中的中兴之主还要有谋略能摆平各个政治集团,驾驭局势的发展,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还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改革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皇帝需要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改革集团和可以重托的改革者来推行。而选择改革集团,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则是考验中兴之主识人善任的领导素质。因用人不当而导致改革失败,甚至皇帝本人也因此被赶下台来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不绝于书。

  一、洞察力:对复杂形势的判断

  转折阶段,皇帝面对的形势是各种矛盾交织、政治力量错综、各种问题凸现。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纷杂的局势中揪出关键,对复杂形势做出果敢准确的判断,改革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毫无目的,毫无章法。这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洞察力对中兴之主来说更为关键。

  一如先前所述,汉武帝之后,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以及辅政霍光,实现了西汉王朝的一次中兴。虽然所谓的"昭宣之治"远远不能和武帝盛世相比,但也算是汉朝基业继续发展的一次机会。当时,作为辅政的霍光和昭帝刘弗陵,没有武断地决定改革方向和改革重点,而是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盐铁政策"大辩论,讨论武帝朝的政策得失,找出影响皇朝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理出了轻重缓急。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霍光布置召集各郡国的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开了个"问民疾苦"的会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御史大夫桑弘羊代表政府方面听取意见。从会议论及的内容看,是对当时汉朝整体政策和实际情况的一次检讨会,持不同意见的双方从各自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各项主要政策的利弊得失。这次会议为完成政策转型和朝政改革起到了舆论准备的作用。会议之后,在霍光的主持下,朝廷坚决贯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方针,开创了"昭宣中兴"的新局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1230.html

更多阅读

第44节:第二次改革(44)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当然,“安全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冲突问题。“安全阀制度引起行动者的目标转移:他的目标不再是对不满情形的解决,而只是发泄出由它引起的紧张。”不过,如果不是把“安全阀”狭义地

第44节:新能源:新的财富之源与新的世界体系(22)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周小川眼中的这个超主权储备货币,目前的最佳候选者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69年创设的特别提款权(SDR),“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SDR亦称“纸黄金”,因为它是IMF

第44节:危机、选择和出路(9)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以上三张大单,都是以万亿计量,会落入谁家呢?  美国在21世纪内,必须是财富和货物净流入者,美国需要有人长期、不间断、持续地买单。财富和货物必须从穷国逆向流出,必须以世界各国之物力,

第44节:偶尔耍耍小聪明(1)

系列专题:《求职全攻略:面试,你的价值在哪里》  第12节偶尔耍耍小聪明  ——巧妙应答电话面试  天气渐渐炎热,北京的天气素来喜怒无常,昨天还能穿长袖,夜里下过  一场雨后,今天便气温高得能穿裙子了。小丫从澡堂洗完澡出来,走在通

第44节:第三章危机来袭,寒意蔓延(1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裂变与转型之路:大变局》  央行在网站上这样解释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央行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扎紧篱笆"

声明:《第44节:改革与转折:中兴之路(4)》为网友染恋桑年至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