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5)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如今的中国和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如今的印度和英迪拉·甘地时期的印度,差别将是相当惊人。在很多情况下,市场力量的运行在四分之一世纪前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可能是犯罪。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自由基本上被禁止。在印度的控制体系下,一家像样的企业如果没有政府的批准也不能随便开展生产、投资和进口。从一开始,许多重要的自由化必然也很自然是针对国内的,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仅仅是农业部门的解放就把中国推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与之类似的,取消对工业发展的若干荒唐限制也加速了印度的成长。在这两个国家,都是这些初期的改革,加上充足、廉价而勤奋的劳动力保证了经济的加速启动。
然而,这两个国家也都不能忽视全球经济融合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对中国。中国的出口额在1980~1990年每年增长13%,在1990~1999年增长11%。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的商品贸易额与GDP的比例以市场价格计算从33%提高到了44%,对于如此巨大的经济体来说,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商品贸易对总产量的比例在同一时期从47%提高到了66%。62001年,中国的总商品出口额达到了2 660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的4?3%,而在1977年仅为0?7%。7到2001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商品出口国(欧盟国家相互的贸易也包括在内),落后于英国,但已经超过了加拿大和意大利。同时,流入中国的私人资本也从1990年相当于GDP的3%提高到2000年的13%。到2001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3 950亿美元,占世界的6%,而在1990年仅为250亿美元。到2000年,新增外国直接投资相当于中国总固定资本形成的11%,外国企业贡献了中国制造品销售额的31%,以及更令人吃惊的出口额的50%。8或许理论上依然有这样的可能: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与它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无关。但这样的猜想未免过于荒唐。 印度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要差得多,因此不奇怪的是,其增长速度也不那么惹眼。不过印度的变化正在逐步显现。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商品出口额有所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外汇危机的爆发,结束了80年代面向国内为主的自由化改革进程。而在对外的自由化改革启动后,自1990年至1999年,印度的出口额保持了5.3%的年增长速度。印度在世界商品出口额中的比重从1951年的2.1%下降到1980年的0.4%,到2001年已逐渐提高到0.7%,位居世界第30位。在1990~2000年间,商品贸易额与GDP的比例从13%提高到20%。印度还在商业服务业出口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软件业),到2001年,服务业出口收入达到了200亿美元,接近于商品出口收入(440亿美元)的一半。印度在世界商业服务业出口中的比重达到1.4%,两倍于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排名世界第19位,不过还落后于中国的33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出口的2.3%)。印度在吸引直接投资方面也较为落后,在2001年只得到了34亿美元。但对于一个数十年以来一直反感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来说,这已经是革命性的进步的。1990年,外国直接投资在印度的存量仅为17亿美元,到2001年已达到了220亿美元。总的来说,20世纪90年代是印度在独立之后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十年,也是印度对于国内外的商业最为开放、最大幅度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十年。这是偶然吗,恐怕很难。
更多阅读
第41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2)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结论是,发达国家在过去20年以来出现了不平等扩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的增加。不过即便如此,还需要留意如下两个重要的补充。 第一,如果这是事实,
第40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1)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相对收入的扩大,在其他高收入的大国中(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并不那么明显,至少对全职员工是这样。但如果我们考察工作时间和失业率的情况,就
第39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0)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如果我们审视其他的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则会发现它们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方向不一。杜大伟(David Dollar)和阿特·克拉埃(Aart Kraay)在一篇知名的文章中指出,对外贸易促进了
第38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9)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我们再看看最有争议的指标之一:童工。从理论上应该认为,随着父母收入的增加,儿童数量的减少,预期寿命的延长,儿童应该更多地得到教育机会,而不是被过早送去参加劳动。令人高兴的是,事实
第37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8)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同时,发展中国家总体的婴儿死亡率从1970年的107‰下降到1980年的87‰,2000年的58‰。在东亚这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则从1980年的56‰下降到2000年的35‰。在南亚,婴儿死亡率从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