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0)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第四,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在1910年达到顶峰,此后到1960年逐渐下降,然后又开始缓慢上升。 第五,由于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状况的改善,抵消了各国内部不平等状况的轻微加剧,从1980年到1992年,全球的个人之间的不平等状况有所减小。 因此最重要的结论是,自19世纪初以来,世界上的个人之间的不平等状况的变化主要是由国家之间的相对贫富变化决定的。特别是,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的个人之间的差距的扩大,主要是因为欧洲和英国殖民地的发展速度很快而另一头的亚洲国家增长缓慢所致。所以,起决定作用的乃是较长时期中的经济增长的相对速度。结果在过去20年里,亚洲国家的增长速度的改善,尤其是一些大国的显著进步,完全扭转了世界不平等扩大的趋势。 世界银行的这份研究也存在两个弱点:由于回顾的历史很长,有关的数据非常有限、粗略;另外,截止时间是在1992年,而那正是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刚进入增长高潮的时候。更新的研究依照这个思路弥补了上述缺点,例如世界银行另外一个项目组的三位专家,以及以前服务于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瑟吉特·巴拉(Surjit Bhalla)、哥伦比亚大学的萨拉-伊拉-马丁等人各自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家庭或者个人之间的在世界范围的不平等状况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了顶峰,然后开始下降。下降的原因不但来自国家内部的平等化,而且是源于国家之间的差距的缩小。 例如,世界银行的三位专家发现,高收入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在1980~1995年之间有所增加,然而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状况却从1965~1969年时期的高峰持续下滑。这一现象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国家之间按人口权重计算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巴拉的结论与此相似,而且更强烈。他认为,全球的不平等在2000年要低于1910年以来的任何时候,按照基尼系数计算,已经从1980年的顶峰下降了5个百分点。他也认为,在1980年之后,高收入国家内部的人们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但仍然显著低于1960年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人们的收入差距,如果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则大为缩小,如果不包括中国和印度,则没有缩小。最后,萨拉-伊-马丁的结论是,世界的不平等状况在20世纪70年代(精确地说是1978年)达到了峰值,那以后直到1998年,不平等程度减少了5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如果按照其他一些指标来看,下降的幅度甚至更大。
也有其他人反对这种"个人之间的不平等状况在全球化时代有所改善"的说法,其中最突出的挑战是或许来自世界银行的其他研究者。例如,布兰科·米拉诺维奇就写过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分析他所说的"从1988~1993年的世界收入分配变化的真实情况"。27这项研究(以及以下要提到的关于世界贫困状况的世界银行的其他研究)和上文提到的研究的主要区别是,它们没有采用国民账户的统计数据,而是根据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调查包括了家庭消费,这对于贫困国家的穷人来说非常重要;同时排除了存货增长和未分配利润,这对于居民的现实福利没有影响。但这种研究方法也有一个重大的不利之处:调查得到的开支水平和变化幅度,与国民账户数据的关联度往往比较低,这不免令人怀疑数据的准确性。国民经济账户或许有缺陷,然而却有着自我检查的优点,因为它的数据是通过产出、收入和支出的独立数据分别汇总形成的。而在家庭收入和支持调查方面,则没有类似的核对机制。
更多阅读
第41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2)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结论是,发达国家在过去20年以来出现了不平等扩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的增加。不过即便如此,还需要留意如下两个重要的补充。 第一,如果这是事实,
第40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1)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相对收入的扩大,在其他高收入的大国中(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并不那么明显,至少对全职员工是这样。但如果我们考察工作时间和失业率的情况,就
第39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20)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如果我们审视其他的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则会发现它们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方向不一。杜大伟(David Dollar)和阿特·克拉埃(Aart Kraay)在一篇知名的文章中指出,对外贸易促进了
第38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9)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我们再看看最有争议的指标之一:童工。从理论上应该认为,随着父母收入的增加,儿童数量的减少,预期寿命的延长,儿童应该更多地得到教育机会,而不是被过早送去参加劳动。令人高兴的是,事实
第37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18)
系列专题:《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同时,发展中国家总体的婴儿死亡率从1970年的107‰下降到1980年的87‰,2000年的58‰。在东亚这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则从1980年的56‰下降到2000年的35‰。在南亚,婴儿死亡率从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