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出走北大:天下何处不留君(1)
系列专题:《从草根到精英的奋斗历程:俞敏洪传奇》
第四章 零的起步:太阳从新东方升起 上帝关闭了一扇窗户,必然会打开另一扇窗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有希望在的日子总是快乐的。 零是没有,亦是崭新,因此可以不受约束,生出无限的可能,生出无限的变化。如“零”这样的符号,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任何一点起步,只要坚持,就能走得圆满。获得零的起步,是美妙的机会。 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决不可以被打败。将蜡烛点燃,将光明和希望传递。绝望转变为希望的条件就是永不言败。 第一节出走北大:天下何处不留君 昆德拉的小说以其独有的哲理思考特性,俘获了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粉丝”。“生活在别处”,是他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含义与《瓦尔登湖》里的话暗合:一个人若是生活得严谨,那他定是在异乡的土地上。 记得这是一个故事的泉源: 用眼睛去诉说的灵感, 成为这个文明世界的旅人,
我们想念在陌生的土地上, 怀着那蓝空的渺远。 其实,俞敏洪的人生轨迹不也是一个不断出走的过程?从乡村走向都市,从普通教师走向自主创业,从国内民办学校走向纽约上市,他在无意识中,遵循和实践了“生活在别处”的命题,在异乡的土地上严谨地生活,同时演绎出一篇篇特殊的生活故事。 零的起步:太阳从新东方升起第四章?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俞敏洪传奇 砸掉铁饭碗:希望在拐角 每次演讲,俞敏洪都要提到他在北大求学和任教的经历,并且毫不掩饰当年的“痛苦”。看得出他对北大怀有的复杂的感情,“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却充满了感激。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卡尔·马克思有一句著名论断:“历史第一次重复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三次梦断留学路,上演了一场“悲剧”和两场“闹剧”之后,俞敏洪的留学大梦被北大一脚踹醒。 若干年后,往事随风,蓦然回首,俞敏洪对北大的感情由复杂归于平淡。北大让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他饱受失败的折磨,但是也正是这些失败背后隐藏的机会成就了俞敏洪。高考失败的背后隐藏了一个北大,被北大处分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新东方。今天的俞敏洪在面对那段不堪的历史时,显得相当的从容洒脱:“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一切都是北大给我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给的。” 思想传统、爱惜名誉的俞敏洪感觉自己是被逼上“梁山”,不得已落草为寇。“为了挽救颜面我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我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我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待下去,我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正是这些,帮助我抓住了个人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这是对羞辱的拒绝,更是对自我的挑战。 挑战的意义正在于困难与之相随。新东方的内部员工说,俞敏洪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卡丁车、滑雪这类刺激的运动。在忍气吞声继续留在北大任教和接受挑战开创新天地之间,或许俞敏洪自己当时也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自己没有像他以后宣扬的那样“忍受屈辱”,而是选择了接受挑战。其实,大多时候,人的选择是性格使然。 挑战自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确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北大十年自我价值的缺失,对于俞敏洪来说亟需一个出口,而北大的处分正给了他这样一个出口。虽然看上去困难重重,但正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则豁然开朗。” 俞敏洪自己有一个“成功三段论”,第一段就是“逾矩”。孔子说人要到了80岁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俞敏洪认为正好相反。
更多阅读
第26节: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7)
系列专题:《美国人的噩梦:清算谎言经济学》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美联储开始紧缩信贷,相继6次调高了贴现率(discount rate)。一些评论者抱怨格林斯潘转变了思想,丢弃了网络“新经济”,并认为如果政府不停止货币援助,网络繁荣将无限期持
第26节:代客拍卖(3)
系列专题:《富人不会告诉你的秘密:逆境生存法》 换物三原则 以物易物,这种原始的经济形态依然能在现代存活,甚至在网络上发展得日趋蓬勃,不啻为不景气时值得尝试的一种无本生意。有“换物天后”之称的吉妈,她的经验与建议是非常值
第26节:沙漠只适合仙人掌(1)
系列专题:《求职全攻略:面试,你的价值在哪里》 第7节沙漠只适合仙人掌 ——经验借鉴需谨慎 “时尚BLABLA”集团,在校园里拉开了大幅招聘海报,它竟然别出心裁地用了“罂粟花”为主题,黑色的底色上,红色花朵怒放,上书“这份迷人而又
第26节:自觉调整情绪小贴士
系列专题:《完美大学攻略:进入大学要读的第一本书》 第六节 自觉调整情绪小贴士 如果同学们能够有意识的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会让自己的紧张的心理放松下来,并能消除心理的压力,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下
第26节:第四章:小心驶得万年船(1)
系列专题:《潜伏中的职场生存学:潜伏在办公室》 第四章:小心驶得万年船 职场潜规则第四条: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聪明并不是职场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 当然这不是说一个人越笨越好,而是你完全不需要有超越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