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我特别敬佩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探索和举措。我敬佩他们的视野和胸怀,这些企业敢于在国际化的竞争中率先参赛,冒着可能成为国际化先烈的巨大风险,他们的勇气值得我尊敬;同时我更敬佩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等领导者的胸怀,他们的国际化举动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企业而做,而且是代表中国企业勇于跳入国际化海洋去搏击。无论他们成功与否,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将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做出重大的贡献。 双向国际化 有人说当前的中国啤酒行业已逐渐从"春秋混战"时代进入了"战国时代",这是很精辟的认识。如果说以前的"春秋混战"是诸侯林立战乱纷纷,那么现在的"战国时代"就是各路英雄逞豪强,整个市场的格局由几个实力强大的巨头主导。 但是,我认为仅仅说"战国时代"还不太到位,"新战国时代"可能更加贴切。所谓"新",是说现在的格局不是几个国内的巨头关起门来玩,而是国门大开,既有国内巨头参与,同时国际啤酒巨头也纷纷加入。"新战国时代",也就是国际化了的战国时代。 在这种大环境下,虽然青啤被公认为国内啤酒行业的排头兵,但实际上,这个排头兵与其他几个行业尖兵不过一肩之差,其他人的实力也都非常强劲的。尤其是他们只用了短短十几年就走完了青啤百年的路程,发展速度如此惊人,实在令青啤不敢懈怠。 更加严峻的是,国际啤酒巨头在吸取了前期在中国市场上的经验教训后,重整旗鼓,携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再度杀入中国市场。与这些国际啤酒巨头相比,青啤实实在在是个后发者,而且之间的差距不能说不大。所以,在"新战国时代",青啤的主要任务就是作为后发者,努力实现对国际啤酒巨头的赶超。 怎么赶超?依靠现有海轮的吨位与战斗力能否实现赶超?肯定不行。要赶超就必须在海轮的基础上打造航母,依靠航母战斗群强大的战斗力和续航力才有可能实现赶超。但航母是要在国际深海区航行的。这意味着要打造航母,首先要实现国际化。 青啤所谓的国际化,首要的内涵是实力水平上的国际化,就是说达到国际一流的实力水准才算是具备了国际化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青啤与国外啤酒巨头的实力差距还非常大。青啤不能坐着舢板去国际化,甚至也不能坐着海轮去国际化,而必须驾驶航母,只有这样的国际化才能赢得持久的胜利。 航母的打造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将海轮的船体逐步打造成航母的船体,还包括随着航母船体的成形而逐渐具备的航母各部分及整体的功能和战斗力。所以,我们没有简单化地去理解国际化,没有盲目地在海外扩张,也没有订立不切实际的国际化目标。相反,我们审慎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确定了先"内向国际化"再"外向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将当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内向国际化"上,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专注于积极稳妥地实现青啤从海轮向航母的转变。 利用前面所说的国际化的十大要素,青啤对"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做了自己的阐释。所谓"内向国际化"就是指企业要基于国际的视野去思考公司的未来发展,通过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来发展企业,用国际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吸引国际化的人才参与企业运营,同时在生产标准、产品技术标准等方面也要和国际接轨,总之,我们要从内部达到国际化的标准。"内向国际化"是实现"外向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内向国际化"做基础,就无法成功实现"外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