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人民一脉相承,许多台湾民众对青岛啤酒也是情有独钟,渴望能享受到纯正的青岛啤酒。20世纪90年代以前,青岛啤酒就曾与台湾许多著名公司进行过合作与探讨。即使是在台湾烟酒专卖时期,青啤也从未停止过对拓展台湾市场的思考。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有了这种积累,2001年下半年,我们敏锐地觉察到啤酒有可能被列入台湾第一轮对大陆放开的品种,于是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按当地的习惯和要求,积极准备专销台湾的啤酒,并对其进行了专门的商标和产品设计。 解禁之后,充分的准备再加上台湾同胞对青岛啤酒的渴求,使得青岛啤酒成为第一个进入台湾市场的大陆啤酒品牌,但是与在大陆进行扩张不同的是,我们没有选择立即在台湾建立工厂,而是选择了先做市场。 青啤"台风"席卷台湾 尽管台湾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但是,台湾本地的啤酒企业在面对刚刚放开但却"真刀实枪"的市场时,还真是有点手足无措。与此相反,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市场历练的青岛啤酒,虽然是第一次进入台湾啤酒市场,却显得游刃有余。 据说,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台湾烟酒专卖局已为当地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建设,并鼓励企业开发"鲜啤酒"等新品种以提高竞争力。但早已抓住了市场营销空档的青啤,凭借营销优势,在当地市场占据了先机,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打下了基础。 青岛啤酒当年8月份单月卖出80万箱,创造了当地啤酒销量纪录。拿易拉罐的啤酒来讲,一个月内台湾民众就喝掉了1 920万罐青岛啤酒。这确实令竞争对手瞠目结舌。虽然台湾本地啤酒商和国外啤酒商采取了各种促销方法"固本培元",但还是眼看着青岛啤酒的市场占有率迅速蹿升。 除了销量之外,令人惊讶的还有青岛啤酒切入台湾市场的速度:产品抵达的三天之后,仅台湾的连锁便利店、中型超市、传统零售商店、餐饮酒店和遍布大街小巷的槟榔摊五大商品通路就铺下了10万箱青岛啤酒。各大卖场都出现了青岛啤酒的海报,高速公路上也竖起了青岛啤酒的巨幅广告牌。从台北到高雄,30 000多个零售店里都能看到青岛啤酒的身影,覆盖了台湾岛的大部分市场区域。 台湾的媒体惊呼:"青岛啤酒渗透民间的速度不下于台啤,槟榔摊、路边摊都出现了青岛啤酒的踪影。" 以当年5月中旬才开始引进青岛啤酒的全家便利商店为例,6月份结算一出,市场变化清楚可见。

全家便利商店的销售资料显示,未引入大陆啤酒前,台啤和进口啤酒的销售比例是65∶35;大陆啤酒进入台湾之后,台啤和进口啤酒的市场被瓜分,台啤降到60%,进口啤酒也跌到10%,青岛啤酒则快速攫取了30%的市场份额。其他进口啤酒的销量为20万瓶,青岛啤酒的销量则接近60万瓶(台啤当月销售120万瓶)。 台湾麒麟啤酒董事总经理小部敏夫曾经以"台风"来形容青岛啤酒的入台,认为这股青啤台风确实带给台湾市场不小的震撼。 青啤在台湾的热销,甚至超出了我们自己的预料。 入台后青啤销量节节攀升,刚开始时,我们在台湾的销售计划是全年15 000千升,但到2002年底却达到了31 000千升,2003年达到了38 000千升,而且每千升酒的销售收入高达5 000元人民币,比国内啤酒行业平均2 000元的销售收入翻了一番。 入乡随俗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