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是谁提出的 第29节:第四章 无为而治(10)



系列专题:《从国学到商道管理哲学:学而优则商》

  以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特点在工作中所遭遇到的问题为例。职业化的经理人一般比较重视原则,而灵活性往往有些不够;但中国的社会环境往往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手腕要更为灵活一些,有时甚至要求降低一点职业道德的标准,允许有更多的变通余地。但是,过多地强调灵活性或降低职业道德标准却是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或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冲突的。因此,对于这两种冲突的要求,职业经理人常感到无所适从。从整体上来说,中国需要大批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国内的这种注重灵活性的文化,对于职业经理人培养却是很不利的。

 无为而治是谁提出的 第29节:第四章 无为而治(10)
  "差异化"与"平等对待"都是公平的表现。企业在用人时应当允许报酬的差异化才会有相应的激励效果。但是,这种差异化会使得一些员工感觉不公平。人们会认为,既然你工资比我高那么多,那么你就应多干我就应少干,甚至有消极怠工的情绪。企业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一般需要付出比原有标准高得多的工资。它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这种不做任何制度或文化上的准备就直接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做法不一定会产生好的结果。因此,企业在引进这种特殊人才时,应当事先做好必要的制度上和文化上的准备;就是说,在引进职业经理人之前,应在制度上进行必要的变革,在舆论上做一些引导,使差异化工资或待遇的制度能够更好地为员工所接受。

  此外,我们还经常能看到一些管理者在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烦恼。其中的一个问题是:要不要送员工去培训?一般而言,人才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选送员工到高校或其他专门机构参加培训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不过,也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风险:那些经过培训的员工往往素质更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跳槽,或者成为"猎头公司"之类的组织所关注的对象。然而,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素质高的人固然更有跳槽的可能或条件,但即使不送员工去参加培训,只要员工素质足够高,仍需要有一个足够好的企业制度来保障他们愿意留下来继续为企业工作;否则,他同样有离去的可能。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企业一方面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在给员工规定更高的职责要求的同时,应相应提高薪酬或福利待遇,达到高标准、高绩效、高工资的"三高"。

  【反思与提升】

  管理者大多相信很多因素都是变化的,包括环境、商机和用人等等。由此,他们相信,管理中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或法则。特别是那些擅长直觉、具有应变能力的管理者,更不相信有什么普世的方法。实际上,可以把这些看法与辩证法联系起来;就是说,他们更加重视灵活应变的问题。不过,对于辩证法或者反向方法的使用范围,需要进行反思。

  ◎ 管理的辩证法

  管理的辩证法也可以说是一种管理的艺术。但是,这种辩证法也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在应用到企业的核心价值、政策、规章制度,包括用人的标准等方面时,如果它不能上升到"道"和"理"的层面,缺少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原则,就无法实现知识或经验的积累,也不能使员工对未来有合理的期待,从而为自己和企业的发展做有计划的准备。以战略为例,如果不能洞察变幻莫测的市场及产业的趋势,找到相对稳定的因素,就不能合理地规划、储备资源,也无法体现战略规划的价值。所以,用逻辑或其他的专业分析手段来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利用各种有效的分析手段,可以达到对问题更为深刻的洞察和把握,并在执行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相比,前者更突出管理艺术或管理辩证法的特点,后者则更突出管理科学或管理逻辑的方法的应用。就创新而言,应注重管理的辩证法;就可持续发展而言,它需要逻辑和科学的方法论。因此,对于企业管理中的某些智慧因素的发挥,以及不同特性的人员的组合,需要按照中道的理念来找到一个合理的度,对这个度的把握具有辩证的特点。同时,除了对一般原理的把握,还需要应用基本的逻辑。例如,当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时,一般说来他对企业是陌生的、不适应的,而且企业中也会有不少人由于利益的关系或企业文化的差异而反对甚至阻挠他的工作;可以说,他是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的。这样,短期内企业的业绩难免会下降。对于这一可能的情况,企业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应有心理准备,应至少能允许企业在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内的业绩下滑;而如果接受不了这一点,那就不能引进职业经理人,否则难免会两败俱伤。

  我所提出的"倒决策"的方法是反向式思维或者说辩证法的一个应用。倒决策要求由最底层先拿方案,然后逐层归纳或总结后向上级提出建议,上级或权威只做决策或方案的归纳或总结而先不做决策或方案的下达;这样可以培养最底层人员的决策能力。上级并不告诉下级如何去做,只逐步引导他自己去思考,提出新的方案;这样,通过下级自己的决策,通过领导的引导或启发,下级最终拿出了成熟的方案。倒决策解决了下级或员工决策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决策问题上的调动全员智慧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企业培养干部方面的一些问题。

  ◎ 坐忘

  老子和庄子都注重反向思维或者启迪式思维。庄子是个浪漫的哲学家,他认为道的境界是一种超越具体技术的圆融境界,不能拿日常所学来衡量,甚至应当忘记日常所学。《庄子》书中讲了一个孔子教颜回的故事。孔子的教法不是让颜回掌握个别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要忘记得越彻底越好。这就是"坐忘"。当然,这是个寓言故事。作为一种管理境界的"坐忘",不是要忘记所有的东西,而是忘记有迹可寻的东西;或者说,需要融会贯通,达到对本质的理解。

  举例来说,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他讲了武学大师张三丰和他的徒孙张无忌的故事。当张三丰遭遇暗算、并且大敌环伺时,张无忌隐瞒身份准备替张三丰退敌。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现场向张三丰学太极拳和太极剑。在学太极剑时,先是张三丰现场表演给他看动作招数,看完后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忘了大半了"。听了这话之后,武当派的人和陆续赶来助拳的明教的人都是心里一"咯噔"。接下来张三丰又做了些示范。张无忌看完后,沉思了一下说,"忘得差不多了。"听了这话,友军的那些人几乎全都绝望了。结果,张无忌在却敌的时候,没有按照一招一式来打,而是以无招胜有招,大获全胜。我们许多管理者学了一些管理理论之后却没有消化,只会按部就班,这就需要来个"坐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062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圣经中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学术探讨 人性本恶是谁提出的

原文地址:圣经中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学术探讨)作者:基督教爱心团契创世记 8:21……耶和华心里说:“人从小就心怀恶念……传道书 9:3……人在天日之下所做的一切,有以下的灾祸:既然人人结局相同,世人的心也就充满恶念;他们一生心里疯狂,然后归到

孔子的“有教无类”是何意? 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

研读四书评说孔孟(256)(2011-02-25 16:32:07)转载孔子的“有教无类”是何意?探索者(一)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15·39》)因此,有人就据此称颂孔子主张“教育不分贵贱,教育不分贫富,教育一视同仁”。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在此,孔

“三个代表”是谁提出的? 三个代表是几大提出的

最近比较忙,要准备考试嘛,没办法!还有政治老师突然说考试是闭卷.这可整惨我们了,一学期上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不得不狠狠背了!今天在自习室遇见一位美女,坐在我前面。忽然,她回过头.把我下了一跳,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美女搭讪”!不

救亡图存是谁提出的 救亡的声音

   收拾书房时,看到一条去年底剪存的资料,张作锦在台湾《联合报》发表的“感时篇”:《在台北重聆“松花江上”》。他说《远见杂志》主办的“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晚宴,邀请了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华裔歌唱家田浩江千里迢迢地飞到台北献唱

声明:《无为而治是谁提出的 第29节:第四章 无为而治(10)》为网友長亱終有儘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