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学高级学术著作:博弈圣经》
269、自然界告诉我们,以现在为中心,懂得河斥门现象,从现在开始,像大宇宙爆炸似的,一个方向驶向过去,另一个驶向未来。它们同样有着力学的形式,还有着空间和速度复杂的性质,过去和未来在博弈中没有意义,只有现在才是永恒的、现有的、实在的。用粒子行为论认识永恒,用粒子行为链认识现在,用平行膜认识现有的粒子行为,用行为沼泽模型认识粒子三家族特性的实在。模型上显示每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都有各个特性的倾向性,以往那些追求整体意志的倾向,在博弈中一定失败。

270、在粒子行为链的模型上,空间、速度和顺序在决策混合之后出现了三者的不确定性价值。视野跨越了时空无限距离,指数也可以跨越时空的无限距离,按照时间和顺序测量那滞留在空间内的事物真实的形态,和速度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只有分析其内部的微粒结构,寻找分布在微粒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的原理,才可能是取胜的有效突破。 一个人在平行膜上行走,当看到那将要布满AB粒子的平行膜像是一条宽广的道路,相等的AB粒子给以人们的信息是极不完善的,不具体而又模糊,又主动直接暴露它一半的本性。不过以人类目前的知识,认识它的本性的方式还不是很适合。好像我们看到一个盆子里装着满满的豆子,里面有一半是绿豆一半是红豆混合在一起,离近仔细看,真是眼花缭乱,想看绿豆就是绿豆,想看红豆就是红豆,你想看各自相邻之间的关系像什么,它就会像什么。发明家告诉人们,在AB均等粒子混合时候,由于过去组成的有序,对称状态或图像已形成之后才让人识别,都是在波的上半周的后二分之一才可以让人观察,我对这种现象定义为俯信○29。任何博弈参与人看粒子状态决策时,所在波状的位置都是这种俯信。凡是出现结果的东西,都是动因带来的。空间、速度和顺序三者混合之后,人的眼睛才可观察到,可惜那是以前传来的粒子信息。我借用中国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假如不是现实中的实存输赢现象,真正想赢就赢,想输就输,就不会有这一部《博弈圣经》问世。 271、宇观、宏观是历史,微观、渺观才是未来。研究粒子行为是从内部开始,不是从外部引导。状态主义是宏观,它的结构中有大间隙,只有微观中的随机才是实在的、直接的。宏观上的观察,操作微观,会偏离正理。博弈的结果是趋向于特性结构,趋向于微观的自我主体,人们试图利用宏观的结构状态与微观中的实在的、直接的随机性期望找到和规律的吻合点,都是毫无价值的幻想。博弈参与人的全部活力和动力的国边能源都来自这些源泉。正理的结果却趋向于自然,自然是随机的,博弈人的行为与自然的随机行为对抗都是国。国里只要有人的行为,国的内部就会有各种特性的新的粒子及其更为复杂的混合特性。以往人们把粒子看成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运动的,这都不对。粒子的活动是博弈决策人的行为赐给的,博弈行为停止,粒子合成的状态完全消失。粒子的每一次活动都是智慧的活动,都是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读出的时间、空间、速度、顺序,反正统一的自治自明的理性也是私家科学,这一切表达的都只是自己。人类对万事万物的预测和决断都是从复杂简化到双方对局,所以我说任何事情都是博弈,都需要决策,只有决策人和对抗者的二人对局,结果才是一方胜过另一方。 272、人们进行推理,从是到是的过程,那就是经验,但也只是一致。有机和无机的共同活动,发生在生物身上多样性的结果,典型地表现在博弈的结果上,出现了大半是国的特性,也就是国的对边才是正,正的对边是国,这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无论我们怎么转换概念,都仍然不离开实体的自我本性,无论怎样作出努力,都仍然与国共存,被局限在国中。自知或者自明都是自然科学的奥秘、哲学的奥秘、人类理性的奥秘,然而最终都统一在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