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国际型内陆港新探索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历程中,东部沿海地区能够快速得以发展,最初就是因为其有海、有港口、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因素,逐步带动了临港产业和临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必须设法消除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不利因素,才能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其中,在西部地区经济较发达中心城市建立国际型内陆港口,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外向度和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

  陕西省西安市是古代丝绸之路起点,位于欧亚大陆桥的中枢位置,是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带的交汇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各项经济指标在西部地区都处于前列。党中央、国务院当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就是从西安发出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西安市在2008年设立西安国际港务区,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国际型内陆港口。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发展,中国内陆港雏形显现,并且成功运营。试运营以来,中国内陆港的国际贸易额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递增。围绕中国内陆港,临港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内陆港对于西安、陕西外向型经济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包括韩国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在内的一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落户西安时,都慎重考虑到了中国内陆港功能发挥的作用。中国内陆港功能已经辐射到了周边省份。

  实践证明,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的中国内陆港是内陆地区开放开发的有效探索,其模式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和西安公路港三个支撑平台项目,形成了在内陆地区具有创新性的国际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平台,成为中国内陆港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载体。西安综合保税区使西北地区拥有与沿海港口相同的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周转优势,在通关便利化推进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内陆地区进出口贸易的费用和时间,从而提高效率。同时也为内陆地区开展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仓储、国际贸易、服务外包等外向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业务提供了条件。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国家在内陆地区大力推广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重要布点,推动西部货物运输由散货和零担运输向集装箱运输过渡,减少货物运输中的反复装卸周转,降低了企业运输损耗和成本。针对公路交通拥堵和系统管理及信息共享缺乏,西安公路港项目有效整合区域交通管理、公路货运、物流分拨、信息发布等功能,整合区域物流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项目得到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支持和关注,将其列为国家大型公路交通运输枢纽项目。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与西安公路港三者功能叠加,成为“国际内陆港”模式的核心。依托“国际内陆港”的口岸功能和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实现“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构想,形成综合高效的产业服务功能,提高区域产业配套功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搭建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直接对接通道,营造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从国家大的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核心节点,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大通关”协定为依托,以集装箱运输为基础,通过与东部上海港、青岛港、天津港、连云港港等主要港口和西部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的合作协作,形成连通东西、横贯南北的商贸物流大格局,将有效提升区域整体外向度,成为西部地区参与全球竞争,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转移的平台,对于提升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研究设立西安陆港型综合保税区”。国务院批准在西北地区建设首个综合保税区——西安综合保税区;国家发改委批准西安国际港务区为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批复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科技部授予国家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基地;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设立国家级广告产业园;西安公路港被国家交通运输部纳入“十二五”全国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成为“第一批重点物流园区项目”;陕西物联网应用产业园成为国家工信部、省工信厅的部省共建园区。

  对于西安而言,中国内陆港赋予了这座城市完善的国际化城市禀赋,成为城市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使之实现了国际贸易的便利性,同时催生出一个临港经济区,从而使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西部综合资源和广大的市场助力陕西、西安虹吸世界五百强企业西部总部聚集的同时,培育本土和国内良性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实现在拓宽西安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同时,将以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需求。作为世界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依托中国内陆港,成为服务西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基地,西安也将因此获得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

  对于西部而言,中国内陆港建设的最先受益者是西部地区,通过减少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通关速度,使西安这个内陆经济中心城市成为“国际型内陆港口城市”,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同时使包括西安在内的其辐射半径内的地区转化为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临港经济,改变西部地区外贸投资环境,促进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构筑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赢得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的机会,创造巨大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增加外汇和财政收入,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国际型内陆港新探索
  最重要的是,对于国家而言,中国内陆港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有助于西部地区早日实现现代化。正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所言:“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将决定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将决定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通过中国内陆港的运营,使国际海洋运输网与内陆运输网联为一体,将经济学意义上的“出海口”直接延伸到内陆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将有利于我国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的大幅提高,为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经过实践探索出的中国内陆港模式也将为其他内陆地区提供宝贵的开发建设经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978.html

更多阅读

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 中东局势的特点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

徐达:中国百年宪政的早期探索

中国百年宪政的早期探索徐达2008年,距大清帝国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已经过去了整整一百个年头了。在一百年中,中国两度“共和”,从1908年至1949年就颁布过近十部宪法,几代仁人志士为宪政能行之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惨

西安国际港务区:“平台+通道”助建设步伐大跨越

      日前,“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行、西安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入选“2013西安十大新闻”。这两件新闻不仅是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中的大事件,也为陕西和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平

西安经开区:打造中国制造业战略西进新起点

      2013年西安经开区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43亿元,工业总产值19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一百亿,达到1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24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亿元,增长20.1%,占全市的1/4,总量继续保

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陆地国际中转枢纽港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区域发展取得新突破,园区的建设运营、向西开放的使命担当、西安形象的国际韵味、民生幸福的如花绽放,都在这一年里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画下了完美的注脚。在2014年,第一个五年阶段之后,港

声明:《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国际型内陆港新探索》为网友舞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