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预警金融大地震(8)



系列专题:《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

  不甘心在国内"孤独求败"的还有主力券商。2007年10月,挟国内股价不断攀升、利润惊人增长之势,国内券商中的老大--中信证券雄心勃勃地准备参股贝尔斯登,贝尔斯登位列国际十大投资银行,是美国债券市场上的主力军,尽管当时国际上已经风传着对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债务的不利流言,贝尔斯登也深陷其中。但中信证券的决策者认为,中国的投行早晚都要参与国际竞争,加上当时贝尔斯登确实显得很便宜--中信证券当时的股价约为公司账面价值的3.3倍,相比之下,贝尔斯登只有1.3倍。通过换股的方式参股贝尔斯登,对中信来说,风险似乎并不大,但可以由此建立进军国际市场的滩头阵地。可是,谁能料到,自双方合约签订后,贝尔斯登的股价一路下跌,在它越来越多的次贷损失被曝光后,2008年3月,贝尔斯登的投资者一拥而上进行挤兑,它竟然陷入不得不倒闭关门的窘境之中,最后不得不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被摩根大通所收购,后来贝尔斯登老股东集体抗议,股价才又略有反弹。

  应该说,中信证券的决策层还是比较冷静的,其与对方约定的换股价是按照合同正式生效的时间来确定的,这使得他们有权利一度要求贝尔斯登按照下跌后的股价重新估价,这可以使中信少损失很多。而真正避免中信被拖入贝尔斯登深渊的是,因为没有得到中国官方的正式批准,贝尔斯登已经关门,迟缓的批复使得这纸合同没能正式生效,也就是这个换股收购行为中止了,中信证券非常幸运地逃过一劫。这个过程中,中信证券的决策层心路历程肯定非同一般,但他们对国际金融市场难免产生高深莫测的无奈感。

  而此前发生的案例中,对于拍板决策极为迅速,并很快将30亿美元现金打到了美国黑石投资账户的中国投资公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第8节:预警金融大地震(8)
  在2007年6月,中投与黑石神秘签约的时刻,一方是代表中国主流金融投资最高水平和最大实力的中国投资公司,另一方是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崛起的明星势力PE(Private Equity,私人股权投资)市场的王冠上的明珠,这似乎是珠联璧合的"天作之合",其轰动性和戏剧性不亚于当年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与"跳水皇后"伏明霞的传奇婚姻。而现在,当年传奇婚姻的男主角变身为"红娘",作为黑石的中国区负责人直接促成了中投与黑石的联姻--中投30亿美元参股黑石10%的股权,没有董事席位,禁售期长达4年。

  当事人当然可以有各种理由为这个"豪门婚宴"辩解。比如下述种种:

  --PE是全球金融市场中"最具前途"的"朝阳行业"。尽管整个PE行业的历史不长,它起始于1980年代,短短20多年内,由最初不起眼的"非主流投资方式"(Alternative Investment),发展成为今天对全球金融和产业最具支配力的一个行业。惊人的赢利能力不仅使PE们自身富可敌国,可以动辄撬动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对巨型企业展开友好或敌意的并购,也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主权财富基金(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简称SWFs。所谓主权财富,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主权财富基金是由拥有主权财富国家设立的通常独立于央行和财政部的专业投资机构管理这些基金。截至2008年初,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累计达到2万亿~3万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石油输出国家及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中)拜倒在它们的石榴裙下。

  --黑石本身有着辉煌的战史。自创始以来的22年里,黑石的年均收益增长率达到30?8%,人均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亿美元。如今,黑石拥有52名合伙人和750名雇员,控制着47家公司,每年有超过850亿美元的收入。2006年,它还力压KKR和凯雷,被《财富》评为全球最大的PE。

  --黑石CEO施瓦茨曼在美国有着极深的人脉关系。他1965年考入耶鲁大学,和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同住在达文波特学院的一个宿舍楼里,与布什都加入了著名的社团组织"骷髅会"。据说两人的关系至今还很紧密,施瓦茨曼把他与布什的合影挂在家中的显眼位置……

  可遗憾的是,在现实残酷的金融市场上,这一段"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没有应验"从此,他们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的经典台词。黑石2007年6月21日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就踏上了跌跌不休的通道,截止到2008年3月,中投的30亿美元的投资因为黑石股价大跌和美元贬值,其投资损失率一度超过50%,堪称同期最失败的国际大笔投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童话般的婚姻从新婚伊始(黑石上市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丑陋的背叛,黑石的CEO施瓦茨曼很快变现了价值6.77亿美元的股份,赚得盆满钵满,而中投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投资不断缩水,因为"结婚协议"规定,中投公司4年后才能有套现的机会。

  被某些当事人拿来自慰的是--这是一项长期投资,不以短期账面盈亏论英雄,其潜台词是,说不定4年后,黑石的股价会大涨呢!可是与这种看法相反的是,2007年6月,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和投资银行家、经典名著《投机狂潮》的作者爱德华·查斯勒(Edward Chancellor),于2007年6月在专业投资杂志《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专栏"无效的市场"中,发表了一封信,它是模拟施瓦茨曼的口吻写给广大股东的信,落款日期是2012年6月1日。这封信写道:"各位亲爱的股东:我代表本集团全体基金管理人,荣幸地提议,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所有流通股股份,此条件同样适用于中国政府持有的股份。考虑到目前本公司股价,此收购方案保障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此收购计划完成后,黑石集团将从纽约证交所退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9692.html

更多阅读

第1节:当前10大热点(1)

系列专题:《108个经济学常识:不做经济白痴》  上篇:经济常识篇  第O讲:当前10大热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金融危机  【点睛】国家流感,时常出现一些变异的新品种,传染性极强,最糟糕可导致病人死亡--即国家

第70节:国际金融大鳄为中国发展“出谋划策”(6)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高盛一直善于以中国最习惯、最受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2001年11月,高盛发表了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的报告,即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的英文起首字母组合起

第69节:国际金融大鳄为中国发展“出谋划策”(5)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欺诈交易与误导决策  在美国频繁涉及内幕与欺诈交易的指控 2003年,因涉嫌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财务制假欺骗投资者丑闻,高盛支付了1.1亿美元的赔偿金。2007年12月,美国参议院银行委

第68节:国际金融大鳄为中国发展“出谋划策”(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自2007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后,“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金融大鳄罗杰斯语),因此高盛斥资数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

第67节:国际金融大鳄为中国发展“出谋划策”(3)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根据《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1/3。高盛名义拥有合资

声明:《第8节:预警金融大地震(8)》为网友所爱非良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